香港營:古道上的小攤檔
筆者常愛坐在油麻地近眾坊街的茶餐廳閣樓,藉着斜陽餘暉,細觀在廟街開檔的小販,是怎樣在一片空蕩蕩的石屎地上架起鐵架拉上電線,把手推車固定,擔好帳篷,放齊貨物,不消一刻鐘即能將一個攤檔完整生動地展現出來,既有氣又有勢,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周圍人來人往,遊客懷着喜悅和好奇的心情四處瀏覽探索,街坊亦循例來檢閱,一切都在急促和忙迫中進行,忙而有序,攤檔的檔主們始終有條不紊地把其運作過程重溫一遍、又一遍,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從不間斷,從不覺得疲倦,亦從不感到平凡。
細看眼前這幅現代「浮世繪」,想人生不過如西風古道,這茶餐廳就如古道上的野店,人路過,倦了,在此求一時的安息,如小橋流水人家,看見那些為生活而忙碌的人們,進了茶店,品一口茶,享受霎時的清閒,儘管是短暫的時光,卻是永遠的、舒坦的感覺。
勞動者矯健靈活的生活風格,從不為其他圈套所束縛,經年累月,明知辛苦過後仍然得來不多,但仍灑脫利落地苦心經營,這就是最直接的生命的體驗。這些生活堅定不移和充滿凝聚力的小檔販們,實在令人敬佩不已,其自然的生活態度,豐富了城市的姿采,亦造就香港的成功。
近日,政府提出將資助全港四十三個露天固定小販區,包括約四千三百個攤檔,協助改良攤檔的外觀設計和防火性能,改善露天小販區的經營環境。筆者有感而發,大家等待政府給予這些有系統有組織的措施委實太久了。多少年來,香港露天小攤檔都被忽略,特別是年長的檔主和收入較少的經營者,他們飲盡肅殺風霜,加上攤檔的電力不勝負荷和日久失修,成為都市的計時炸彈。當局此刻能施以援手,給予專業支援和財政資助,幫助攤檔增加裝飾和設計意念,讓這數千個小販檔,為能繼續擔當這城市的象徵大使,而做出長期「奮戰」的準備。
當然,想結束經營的持牌檔主,也可在交回牌照時獲發特惠金,但據說會結束經營的檔主不多。儘管前路未卜,這班長年歷盡風吹雨打的檔主們,似乎更多是在迎接「大裝修」的到來,希望日後在其小天地裏大展拳腳,有一番作為。
不知我那「古道茶店」旁的小攤檔,日後又會變成怎樣?應該是更有風姿,更見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