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聽我講:香港勝任全球和區域經濟「控球後衞」

  • 半年前帶領紐約人連贏七場、成為全球焦點的美國職業籃球賽(NBA)球星林書豪這幾天在香港首度亮相。

    林書豪的成功有賴他多年來努力不懈和堅持自我信念,擔當了紐約人隊的「控球後衞」(point guard)。其實,「控球後衞」一般個子不太高(林書豪身高六呎三吋已很不錯),但他的工作尤其重要,必須能敏銳地看破對手的策略而作出適當的部署,帶領其球隊策動進攻及組織防守,控制賽事的節奏及創造得分機會,所以「控球後衞」的主要貢獻往往在助攻(分球)次數多於入球得分。

    在全球經濟舞台上,香港也只是個細小的經濟體系,但我們卻可以發揮亞洲「控球後衞」的角色,憑着我們的國際視野、敏銳的市場觸覺及靈活的反應,促進區內的貨物和服務貿易,有助提升全球生產及供應鏈的整體效益,讓中小型企業在當中積極參與,發揮其專業優勢。

    此外,為了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我們積極參與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我們已向東盟十國表達希望加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期為這個區域,包括香港帶來更佳的商機,增加整體貿易和投資的流動。

    在區域經濟層面,如果把東盟、內地及香港看成是一支籃球隊,我們的角色是必須要看到團隊面對的挑戰和機會,以清晰的戰略性思維去沉着應對,善用團隊的資源和各成員的長處,為大家帶來贏局。

    香港在全球和區域貿易上的攻勢,不只是為了球衣背面上個人的名字(香港自身利益),也是為了球衣前面球隊的名字(全球的整體經濟利益)。我們只要充分發揮自身在金融、商貿和專業服務等優勢,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建造平台,促進物流、人流、資金流及訊息流,這支球隊已勝券在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蘇錦樑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蘇錦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