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登釣島意義何在?
香港保釣船「啟豐二號」突破日本艦艇夾擊,保釣人士成功登陸釣魚島,插國旗、唱國歌,振臂歡呼宣示主權。民間保釣團體靠漁船,卻越過中日海事控制,最終竟然鬥贏軍艦成功突圍,究竟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有何意義?
A:對外可以宣示中國人保衞國土的決心、對內則可迫使中國政府回應民間的保釣情緒,在外交採取較強硬的態度、對香港則可提升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
A:港人年輕一代比上一代有更強烈的本土意識,要增加年輕人的國民身份認同,體育賽事比登島事件對他們的影響更大。保釣行動關乎國家領土主權等事,對年輕人太遙遠,故此中港台新一代對釣魚島事件都不太關注。今天的保釣人士多為五、六十後,是早期保釣團體存留至今的中堅分子,難有新血加入。
延伸思考
1.由民間組織保釣行動,對中國保衞釣魚島有何幫助?
A:因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仍未有絕對的外交政治實力,在周邊海域的主權爭拗上,中國官方一直低調,以和為貴,卻令國內民間的怨氣日深。民間組織保釣行動只為了安撫情緒,消消怨氣,但實際作用不大,而民間行動不代表官方的外交立場。
A:為此爆發戰爭的機會極微。中日兩國經濟都在高度發展中,而兩國的經濟更是互為依存,互為影響。以穩定經濟為考量,雙方都不想再生事端,期望以外交、政治手段處理釣魚島爭拗。
3.有分析指中日兩國放行「啟豐二號」登島,你認同嗎?
A:認同。香港政府對保釣船起航不作阻撓,令人猜測港府收到中央政府的指示,放行「啟豐二號」前往釣魚島。而日本在釣魚島海域駐有強大兵力,要攔截保釣船並無難度。日方放行是出於政治考量,為了緩和中日關係,不想事件愈演愈烈,令雙方關係更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