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獎牌太多 未必好事
倫敦奧運結束,中國金牌數及獎牌總數都列第二,成績不及上屆金牌拿第一。上屆作為主辦國可佔地利,成績突出易理解,一如這次英國的成績超好。其實對鬥牌數多寡太過認真的現象很值得檢討。
一、中國人為何特別在乎?是為了要證明有實力。這中間反映出強烈的「我他」意識及自信不足的情結。有謂近代中國人總有「被欺負」的受害者心態,故求勝心特強,是不正常的情況下的自然反應。但中國若真屬崛起之中,此過程便應開始走向告別的階段。否則,過度的求強對國際和自己都將產生太大的壓力;對人威脅大,對己的阻力必也更大。中國本身的規模已超大,若再不適度內斂,國際上四處招敵在所難免。
二、「體育大國」是否名實相符?中國得獎基本集中於較邊緣且獎牌數較多的項目。例如,相對於籃球和足球的大項,乒乓球小項的獎牌數反較多。不是中國的獎牌摻了水,而是總效果應打上折扣。
三、中國的「舉國體制」成為話題,究竟是好是壞可以見仁見智,但在國際上屬極稀之例乃可肯定,至少會予人起步或方法不平等的感覺。之所以有此制,涉及客觀「能否」及主觀「願否」的問題。中國體制獨具此二者,當非現今絕大多數國所能效法,中國勢處於孤立狀態,獎牌多反起負作用,得就未必可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