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新手局長孤家寡人
特首CY梁振英離港休假五天,政務司司長林鄭戴兩頂帽署任,昨日更變身做救火隊隊長,主持跨部門會議,統籌一百五十噸聚丙烯塑膠粒在港海漂浮引發的膠災,爭取在火頭擴大之前控制火勢,避免釀成一場膠災大火,燒向上任一個多月以來、已飽受多個政治議題衝擊的CY管治團隊。
外界目前環繞膠災引發的批評聲音,是特區政府後知後覺,沒有及時向公眾通報事件。直至日前環保團體自發組織人力,到多個布滿膠粒的沙灘清理,各有關政府部門才如夢初醒,但事態已瀕臨失控。儘管官員眾口一辭膠粒隨水漂流,對港海水質、海洋生態,以至魚類或食物的安全風險不高,事實卻是大量膠粒已漂至多個養魚排,市面更發現相信是吞食了膠粒的魚類,顯示這些據說並沒有毒素的膠粒,已經進入食物鏈。倘若稍後多個魚排陸續出現大量死魚,由膠災變成魚災,將是管治團隊另一個施政考驗。
林鄭透露,特區政府應對膠粒事件召開的跨部門會議,涉及四個政策局及七個部門,又強調各部門在颱風過後得悉有載着膠粒的貨櫃墮海,已經不停地處理,政府內部的通報機制亦發揮一定作用,努力淡化外界對政府反應太慢的批評。
從昨日各有關部門首長輪住講述應對膠災的工作,可以說,海事處難辭其咎,而部門與直屬上司的政策局缺乏即時溝通,更導致幾名與膠災相關的問責局長蒙在鼓裏,被傳媒問到「口啞啞」,要語帶無奈承認「後知後覺」——在日前才知悉事件。
從海事處處長廖漢波向傳媒講述處理膠災的時間表顯示,該處足足遲了三天才向環保署和食環署通報事件求援,五日之後環保局局長黃錦星才獲悉事件,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則再遲兩天。在一眾官員的描述之下,海事處、食環署、環保署等都在「努力」追蹤和清理隨波逐流的膠珠,但各部門直屬的政策局局長卻遲遲不知情,林鄭所說的部門通報機制發揮了一定作用,是否不包括向上通報有關的問責局長呢?
事情實在很巧合,這次捲入膠災事件的四個政策局,有三個是新手上場,包括管轄海事處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食環署的直屬上司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以及由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管轄的環保署,其中高永文和黃錦星都已直認事發多日後才知悉事件,罪魁的海事處上司張炳良,則至今都沒有現身說明他何時獲悉這場膠災。莫非各政府部門有橫向的通報機制,卻缺乏縱向的連繫?特別是空降的新手局長,在局裏就是孤家寡人,下情沒有及時上達,試問未來如何跟公務員隊伍磨合,有效推動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