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少年輪公屋

毫無疑問,公屋是香港最大宗的社會福利,一個市值租金七千元的單位,只須繳付一千多元月租便可住一世,計計埋埋,隨時慳足百多萬元。巨利所在,連單身年輕人也趨之若鶩,連社會精英大學生也爭着排隊,港府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數字,當中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宗數高佔四成六。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話鏗鏘有聲:「別問國家能為你做些甚麼,先問你能為國家做些甚麼。」有人算過一條數,香港要培養一名大學生,至少花費數十萬元公共資源,其學成之日,理應知恩反哺,回饋社會,不應再向政府攤大手板,若他們沒有這一點自覺,政府便應該明例禁止大學生申請公屋。

但想深一層,大學生申請公屋既有個人因素,亦有外在因素。曾幾何時,香港朝氣勃勃,人們雖然貧窮,但滿懷希望,年輕人只要肯做肯捱,就有出頭機會。如今時移世易,社會貧富懸殊,中產下沉,年輕人爭相申請公屋,正正反映現實環境令他們對前途失卻信心,即使擁有大學學位,也不覺得自己可以出人頭地。

面對如斯境況,小生不禁為香港的未來感到憂慮,腦海忽然浮現梁啟超的名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一個地方的少年爭相創業,反映整個社會欣欣向榮,當一個地方的少年爭相競奪福利時,這又意味着甚麼?

林芸生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