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世代:工業家二代 團結救未來
能力愈強責任愈大。孫榮聰(Eric)生於廚具世家,自小決心負起繼承家業重任,帶領生意再進一步,縱使面對工業在港式微的困境,亦無阻其步伐。他更銳意團結第二代工業家,培育業界新血,對抗被淘汰命運,「喺呢個嚴峻嘅時刻,自救先係業界唯一出路。」
「細個嘅時候,我哋住喺間廠樓上,成日都會喺廠入面跑嚟跑去。金屬嘅氣味、切割機發出嘅刺耳聲音,對我嚟講都特別有親切感。」Eric的童年,就是在一堆不銹鋼,與無數沙煲罌罉中度過。直至十二歲時,才遠赴澳洲求學。
回歸祖業碰上低潮
放洋留學的生活,未有令Eric忘記繼承家業的職責。大學畢業後,他決定先在外工作,令自己變強。他加入旅發局,負責到內地各省市推廣自由行,其後再到酒店工作,「公司一個主要生意來源,係向酒店供應餐飲用品,酒店工作嘅經驗,令我更了解客戶需要。」輾轉六年,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視野擴闊了一點,經驗老到了一點,他心想:是時候回去了。
返回那熟悉的場地,形勢卻跟以往大大不同,「八、九十年代,係香港工業最輝煌時期,生意可以話係自己找上門,但到二千年左右,內地已經開始迎頭趕上。」Eric負責公司的業務發展,深明不能坐以待斃,除改善產品品質、增強售後服務外,亦積極開發新興市場。俄羅斯、印度,以至南美及中東不少國家,都滿布其足迹,「對新客一定要有耐性,唔好期望短時間就傾得掂生意。一次唔得,咪去兩次囉,兩次唔得,咪再去多幾次,肯堅持,總會成功。」
提供實習培育新血
成功開拓客源,穩住生意,卻又要面對金融海嘯衝擊,「舊客取消定單,又無新客,公司足足有半年時間接近完全停頓,好多規模較細、產品質素參差嘅同行,都支持唔住結業。我哋咬緊牙關半年,減省不必要開支,總算捱過咗。」
經此一役,Eric深深感受到香港工業界面對的危機,「政府對我哋嘅支援少之又少,要喺逆境生存,一定要靠自己。」適逢多個工業世家「換屆」,逐步由第二代接棒,他決定站出來,與其他工業家後代,成立香港工業總會青年委員會,更出任首屆主席,「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平台,團結大家,加強彼此合作空間。」
Eric更希望,透過青年委員會,培育更多業界新血。他已聯絡不同大專院校,準備為大專生提供一年的實習機會,「好多年輕人覺得,做工業無前途,我希望佢哋試過之後,明白呢行依然機會處處。」責任愈大,他的能力亦隨之不斷變強。
Eric's Profile
學歷: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商學系學士
公職:香港工業總會青年委員會主席、香港出口商會理事、香港塑膠業廠商會副主席、職業安全健康局行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