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摸蜆暗藏殺機
【專案組報道】近日接連發生摸蜆意外。本報日前直擊多個摸蜆熱點,發現除風高浪急外,更暗藏種種危機,岸邊的亂石陣令人舉步維艱,曾有摸蜆客因而仆倒送命;碎蠔殼鋒利更勝刀片,被割傷有機會感染致命惡菌;爛泥地儼如浮沙,置身其中隨時「不能自拔」。
上周末,流浮山下白泥近岸泥灘有近八十名市民在摸蜆,但一般都無戴上手套,只穿上拖鞋,使用鐵鏟及膠桶等簡單工具。部分人更冒險在海中摸蜆,即使水位漲至腰間仍不「收隊」,令人擔心大浪會把他們捲走,重現日前的致命意外。在另一摸蜆熱點東涌灣,部分泥灘路上隱藏亂石陣。今年一月,一名男子疑於上址失足仆倒,頭撼硬石昏迷失救而死。
易於石隙拗柴
大埔大美督一帶的淺灘布滿碎蠔殼,部分比刀片更鋒利,如不慎失足倒地,後果不堪設想。別以為穿上拖鞋就能幸免於難,有小朋友在走動時,腳面仍被碎殼割傷,而穿拖鞋亦會較易「跣腳」,發生意外。烏溪沙泥涌泥灘卻儼如浮沙,一旦深陷其中,隨時動彈不得,在潮漲時發生意外的機會亦更高。
「拖鞋梗係唔得啦,好易整親腳!」新界養漁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坦言,市民摸蜆時戴上手套較安全,更理想的應穿着厚身工程鞋或「白飯魚」。國際精英潛水訓練中心訓練總監張衛表示,摸蜆經常出現不同的意外,除割傷外,因疲累而抽筋,及在凹凸不平的石隙「拗柴」跌傷等情況亦很常見。他呼籲市民量力而為,帶備適當的裝置摸蜆,免樂極生悲。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水的鹹度及溫度適合創傷性弧菌孳生,傷口感染細菌,更可能出現「食肉菌」現象,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嚴重可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