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大角咀三項目重建
市區重建局公布首批納入「需求主導」先導計劃的重建項目名單,包括兩個位於深水埗及一個位於大角咀的重建項目,涉及近三百個家庭,預計重建後可提供約二百三十個中小型單位。由於今次申請反應踴躍,市建局遂加碼,一口氣啟動三個重建項目,令更多業主受惠。不少業主表示歡迎重建,希望可藉此搬離惡劣的居住環境,但亦有業主指需求主導的入場門檻高,希望當局降低。市建局今年六月將推出第二輪計劃。
今次是去年完成《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提出讓舊樓業主集齊大廈大部分業權,即可主動要求市建局入場重建後,首次有業主成功申請納入「需求主導」先導計劃。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形容,需求主導重建模式是市區更新多元化的重要里程碑,指首次推行已收到二十五份申請,反映居民重建意願熱烈,但大型或對社區裨益較多的項目仍應由市建局主導。至於會否以市建局的土地興建公屋,林鄭月娥指市建局財政自給自足,難作沒回報投資,但指「原則性嘅政策冇話唔可以改,不過呢個唔係市建局可隨意決定」。
需符合三大標準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稱,今次審批的三個項目完全符合需求主導三大標準,包括業主需收集地盤內每一地段至少六成七業權份數、地盤面積需逾四百平方米及樓宇失修。今次申請有多達十七個因為未能達到六成七業權的門檻而不入圍。
三個項目中,兩個位於深水埗海壇街,另一個位於大角咀杉樹街及橡樹街,涉及二百二十六個業權共二百九十戶,預計新樓最快於二○一九年落成,總發展成本十五億八千多萬。張震遠估計項目會虧蝕,未決定會否與發展商合作發展。
梁先生是杉樹街二十三號一個單位的業主,表示有份協助收集業主同意,對今次獲選感高興,因單位經常漏水及有石屎剝落,希望賠償金額可接近馬頭圍道重建計劃的九千多元呎價,並透過樓換樓遷往環境較好的新單位。
不過,八十後馮先生反對重建,他一年前租下杉樹街一地舖經營燒烤店,一擲過百萬元創業,擔心難以回本及難在區內覓到適合單位繼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