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國際整合遠離孤立

江澤民為內地印行的《領導幹部外事用語叢書》寫序言,謂各級領導都應加強學習外語,以便更有效地增進與國際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不同於江那一代能最後趕上在民國時期完成正規的大學教育,習近平等下一波接班人基本都只在文革時期受到支離又閉塞的教育,外語程度及國際觀一般都有局限,在這些方面更和將在再下一波擔綱的海歸一代無可比擬。江澤民必有見於此而有感而發。

必須特別重視外語,多少是因為當下中國和國際接軌的轉型階段仍未完成,而中國自成一格的政經模式在國際上仍非常獨特。此現象反映到在與國際的交流之中,中國人員非屬高人一等即屬低人一等,難於平等相待。再因中國體制特別強調集體的組織和紀律性,個別人員的表現總有約束,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必受抑制。反映到國際外交的陣線上,中國的盟友便落得屈指可數,難免常有被孤立或被包圍之感。

正為了這種在國際上與眾不同的格局,中國必定廣受猜忌以及承受格外的包袱和疏離,是明顯不利的形勢,極有必要加以扭轉。重視外語恰可展現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有助於打開門檻,令中國和國際能更進一步整合,中國的崛起不再被視為威脅,中國才真正能穩固立足於國際之林。這是很正面的發展,希望不只是一陣即起即落的旋風而已。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