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署縱容黑心藥房
【專案組報道】早前本報報道兩歲女童雯雯因藥物敏感而瀕盲,事實上,數款在港常用的藥物亦曾引致部分病人出現敏感症狀。惟衞生署疏於巡查下,不少藥房胡亂出售此類需要醫生處方或要藥劑師監售的藥物,配藥時沒有詢問病歷,更未有在藥袋標示藥物名稱。藥劑業界指藥物敏感沒測試方法,狠批藥房草菅人命。
「嗰陣九成皮膚出晒水泡,醫院已經通知屋企人見我最後一面!」陳太(化名)服用抗真菌藥 Griseofulvin後,出現嚴重藥物敏感症史提芬斯強生症候群,留醫個多月後才痊愈。三十多歲的伍小姐,於去年五月服食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Etoricoxib及抗生素Ciprofloxacin後,亦有嘴巴痕癢及出疹,後確診為藥物敏感。
以上兩名病人服食的藥物,以及引致兩歲女童雯雯險盲的消炎止痛藥Ibuprofen,分別為本港常用的消炎、抗生素及抗真菌藥物,惟部分病人進食後會出現敏感反應。根據法例,除了Ibuprofen及Griseofulvin分別要有藥劑師監售及醫生處方才可購買外,其餘兩款均要有處方與藥劑師監售下出售。
不過,記者到旺角一間藥房購買Ibuprofen和Ciprofloxacin,店員沒有要求出示處方,就配上三日藥,並將該兩款藥放入同一個藥袋,沒有標示藥名。隨後記者到同區另一藥房買Etoricoxib和Griseofulvin,店員需查過藥書後才配藥,亦未有要求出示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