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熱辣:打鼓嶺竹園村 有拆無賠

  • 受蓮塘/香園圍口岸工程影響、面臨清拆的打鼓嶺竹園村,正醞釀一場抗爭風暴。政府為受影響村民興建重置屋村,而獲安置的村民僅佔整體村民戶數不足一半,其他居於臨時房屋的村民則被拒之門外,他們正計劃發起激烈抗爭行動爭取權益,隨時會令新口岸工程延遲展開。

    香港與深圳政府於○八年九月聯合公布在蓮塘/香園圍興建新口岸,口岸工程在二○一三年分別在港深兩地展開;在本港方面,因新口岸工程需要清拆的竹園村,位處打鼓嶺禁區,自計劃公布以來,甚少聽見竹園村居民的反對清拆聲音,令人誤以為收村進度理想。事實是,村民對清拆安排的不滿情緒正不斷升溫,已瀕臨「爆煲」邊緣。

    像被政府拋棄

    政府計劃將一幅面積近兩萬平方米、位於竹園村附近的土地建為竹園村重置區,安置受工程影響的村民,但只限有屋地的原居民或在戰前已擁有或通過繼承擁有屋地的非原居民。竹園村村長姚新才指出,符合上述資格的只有七、八戶村民,目前仍有約三十三戶村民居於俗稱「牌照屋」的臨時房屋,當中有原居民及非原居民,「他們像被政府拋棄,不獲賠償!」

    姚仁發是其中一名受影響居民,到他這一代,家族在村內繁衍了四代人。○六年,政府公布口岸的選址為位於附近的香園圍,他見竹園村不受影響,斥資七十萬元畢生積蓄,翻新舊居,誰料到○八年底,政府突然改口,將口岸選址改為竹園村,令他大失預算,他與父母、弟妹等合共十三人,面臨清拆迫遷。

    由於姚仁發居於牌照屋,不符重置資格,家庭入息又超出公屋限額。他怒斥政府冷血無情:「我訴求好簡單,你還我一間屋,或者照價賠償,但一毫子都不賠,我無辦法接受!」

    對於非原居村民,發展局拋出「平房方案」,容許村民購新村附近的農地,興建兩層高建築物,表面上寬鬆處理,實情是「有得睇,無得食」。非原居村民何太稱購買農地、補地價、建屋費用都要村民負責,費用最少一百二十萬元,她指居民大多是長者或以務農維生,根本無法拿出這筆金錢,事件已令長者受極大心理壓力。

    竹園村村長姚新才亦說:「村民可以做的,已全部做了,只差上街抗議一步!」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陳崇輝表示,村民曾提出不同的方案,例如由政府向每人發放五十萬元特惠津貼、提供貸款或成立援助基金等,但當局未經深入討論便一口拒絕。

    發展局回應本報查詢時,並未闡明現時共有多少戶村民不獲任何賠償,發言人只說受工程影響的村民約有二百人,地政總署正登記戶籍。而竹園村重置區會興建二十九間遷置屋宇,其中十間由政府興建,其餘十九間由選擇領取現金津貼的合資格原居村民興建,作為給予合資格屋地業權人的賠償。至於「協助」非原居村民的「平房方案」,當局容許村民繳付一千元的象徵式地價,到日後出售時才全數繳付地價。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專案組報道

    村民在竹園村內懸掛橫額,抗議政府強搶家園又不作賠償。(受訪者提供)

    村民姚仁發將全副身家用來裝修家居後,政府要求拆村,令家人面臨家園被毀的困境。(受訪者提供)

    村民何太狠批政府無良,令家人飽受精神困擾。(受訪者提供)

    村長姚新才的寓所簇新,他坦言若非受工程影響,絕不願意遷離。(受訪者提供)

    部分不獲原區安置的竹園村村民在住所外掛起橫額,狠批政府無良。(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