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語林:冷血動物 含冤受屈

  • 有一些人,不太像人,所以經常被形容為「冷血動物」。就像廣東佛山那一宗震驚全國以至於全球的慘烈車禍,不顧而去的兩個司機固然被罵作冷血動物,見死不救的十八途人同樣被稱為冷血動物。如果你奚落仗義救人的拾荒婦別有用心博宣傳,或者冒充肇事司機打電話給遇害女孩小悅悅的父母大玩惡作劇,你當然亦會被標籤為冷血動物。

    真正的冷血動物到底是何等模樣?相信沒有多少人關注,恐怕連那些被撥歸作同類的人中之渣、渣中之滓也沒興趣研究。其實嘛,冷血動物長期被誤解,而且一直含冤受屈淪為人類的侮辱對象。一句話,冷血動物的情操不知高出人類多少倍!

    所謂冷血動物,指的是體溫低,不過這並非正確說法。冷血動物嚴格而言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着環境而改變。人類跟其他禽獸皆屬於溫血動物,亦即恒溫動物,由於要維持一定體溫,因此必須不斷進食。相比於溫血動物,同樣重量的變溫動物只需十分一至三分一的能量,很少食物已足以存活。

    最具代表性的變溫動物可算鱷魚,外表雖然醜陋,行為儘管兇殘,可是鱷魚較之於濫捕濫殺的人類絕對善良。鱷魚只要曬一曬太陽即可攝取能量,藉此提高體溫。鱷魚可以長時間不進食,空肚子十天半月甚至半年也沒問題。不像人類那些可惡的溫血動物,終日營營役役一日三餐為口奔馳,吃得山窮水盡,吃得地球枯槁。

    試想像,如果人都像鱷魚那樣冷血,實在功德無量,糧食危機自可大大紓緩,瀕危動物也少了絕種之虞。

    還有一點極之重要,冷血動物的性慾很低,發春期一年才那麼一次半次,不像溫血的人類那樣無時無刻不慾火焚身,硬要幹出無數傷天害理的淫賤風化案。

    評論員林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