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忽視中產挑動族群對立
美國紐約「佔領華爾街」行動愈演愈烈,浪潮更有席捲全球奉行資本主義國家及地區之勢,由歐洲到亞洲都出現呼應行動。以反金融大鱷為訴求的「佔領華爾街」行動,經過近一個月不斷發酵,已隱隱然升級為一場反貧窮、求均富、建立公平社會的全球化運動,在雪球效應之下,將會激化貧富對立,動搖政府管治。
較早前「佔領華爾街」行動開始引起美國人議論之際,一批自稱為「百分一」的社會精英族群也起而發聲,強調今日的優渥生活是靠辛勤工作換取,反過來批評窮人不努力,生活艱困事屬必然,凸顯了貧富的階級矛盾。
「佔領華爾街」行動折射的含意,換上另一種表述方式,不正是香港社會近年急速膨脹的仇富仇商情緒。很不幸,這股分化社會、破壞族群和諧的情緒,近日隨着煲呔曾一再失誤的管治,社會充斥仇富仇商情緒之外,不同族群之間也隨着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形成不同階層之間互相猜忌、對立,抱怨公共政策過度向個別族群傾斜,不患寡而患不均正在撕裂族群和諧。
煲呔曾在末代施政報告連環出招,由復建新居屋到放寬生果金申領資格等安老措施,連日聚焦各界的討論,前日立法會上演的對罵鬧劇,更蓋過了各界不滿施政報告的聲音。但聽不到不等於不存在,社會中某個族群的不滿聲音長期被壓抑、忽略,到爆發的一天,殺傷力將會十分驚人。
無疑末代施政報告確在房屋、安老和扶助弱勢社群提出多項針對性措施,施政報告成為煲呔曾挽救低殘民望的私器,拿公帑埋單,但整份施政報告的焦點調校,明顯忽略了香港社會最大族群的期望,中產階級成為施政報告的最大輸家。由煲呔曾、關注團體、持份者到傳媒,連日來盡是圍繞施政報告的三大議題發表看法,一無所有的中產階級竟然沒有代言人。
不過,只消隨意在網上略為搜索留言,馬上可以感受到中產階級對煲呔曾末代施政報告有多群情洶湧,而且矛頭不止指向煲呔曾,更針對公屋住戶和綜援戶等的弱勢社群,認為施政報告免公屋租金等的紓困措施,助長靠政府、攞福利的心態,反觀要供樓、要交租、要交稅的中產階級甚麼也沒有,憤言今日的香港,做窮人等政府救濟,好過做中產。
煲呔曾的末代施政報告騎劫了財爺鬍鬚曾明年二月發表的預算案,提早向弱勢社群派糖,雖然預留一筆,中產最着重的稅務安排留交鬍鬚曾處理,重複注資強積金戶口有得睇、無得使的錯誤,挑動中產階級的怨氣。不要忘了,○三年五十萬人上街倒董,正是中產階級不滿特區管治的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