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五萬港人患纖維肌痛
持續數月無故全身發痛,且輕微刺激已觸發劇痛,若非心理問題、類風濕關節炎或免疫系統毛病所致,或是患上纖維肌痛。纖維肌痛成因不明,徵狀與其他痛症相似而容易被混淆,估計全港有逾五萬人受此症困擾,呼籲持續三個月有不明痛症者盡早求醫。
攞杯水都痛逼棄工作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郭文亮指出,纖維肌痛是持續而廣泛性的疼痛,痛感能以不同形式出現,有人會感如火燒刀割,亦有人只感「赤赤痛」,痛處表面無紅無腫,整體徵狀與其他痛症相似。此病任何人均可能患上,以成年女性為主,五、六十歲女性或直系親屬有病史者患病機率尤高。
三十多歲的文職人員鄺小姐三年前突感腰、背、臀及腳痛,形容是「搞到你坐唔安、食唔落咁陰啲陰啲痛」,致難集中精神工作及日常生活諸多不便,接受針灸、推拿等均無效,令她情緒低落。幸半年後確診為纖維肌痛,服食神經補充劑及止痛藥普加巴林後痛症大有改善,一年後可停藥,至今年初復發才要再服藥控制痛症。
另一名患者吳女士十年前先於腳部出現痛楚,其後逐漸蔓延全身,少許觸碰也感痛楚難耐,連拿水杯或食飯也感吃力,要放棄工作。她求醫多年無果,更一度想過自殺,至○八年確診纖維肌痛時,痛症已廣及全身十九處觸痛點,服藥後雖可緩減痛症,但療效始終遜於早期確診者。
新指引增診斷準確度
郭文亮指出,纖維肌痛可致睡眠質素差,令四成至四成半患者出現抑鬱及焦慮徵狀,美國風濕病學會評估纖維肌痛最新指引有助更準確診斷。此症不可根治,但徵狀可一時消退,及早治理能提高療效。郭醫生建議,患者在藥物及物理治療以外多做適量運動,如耍太極及水中運動等,以加強鎮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