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長擊:缺乏道德資源 難遏貪污腐化

  • 茂名前市委書記羅蔭國就貪污十六億傳聞接受調查時稱:「像我這樣級別的,誰不能供出百十個人?這太平常了!」○六年,有一篇文章如此總結:在印度,腐敗的勾當是在桌子底下進行的;在中國則是在桌面上進行的;而在印尼,就連桌子也是腐敗的。

    有評論指在印尼,腐敗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印尼的腐敗,在輿論眼中,主要是在蘇哈圖三十多年的統治時期形成,官商勾結和裙帶關係導致貪污腐敗盛行。

    至於中國式貪腐,有人說,激進的反傳統,讓我們的道德資源變得有些稀少,難以發揮它作為社會控制的功能。在社會的劇烈變遷中,它更是一步一步地淪喪。當沒有道德資源可以消耗,而且制度也難以及時地生產出新的道德資源時,整個社會就只能支付人性潰敗的成本。羅蔭國的表白,正好印證了道德資源已消耗得一乾二淨。

    國家領導人曾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然而,整個社會缺乏的就是制度的公平公正,試問如何能有足夠的道德資源去維持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轉?在國際反腐組織「透明國際」每年發布的二○一○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中,在一百七十八個國家和地區,新加坡一躍與丹麥、新西蘭並列第一;中國排名第七十八,屬於腐敗比較嚴重的經濟體。

    沒有公平正義,對腐敗的低容忍,再多的「陽光法案」也只是一紙公文,徒有法案,也難叫高官及掌權者流着道德的血液。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