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嶽行動 搵周一嶽算帳 臨盆闖急症室對抗截龍 私院無限接生被指殺雞取卵 「我係老細」情侶老千呃逾30食肆 愈年輕愈易上當 大家食:老千向不同分店下手 22歲孫女虐嫲趕出家 的士撞飛單車友 多情女燒炭獲救 女嬰猝死滙豐拒賠250萬壽保 情困女教師跳樓亡 男子箍爆煲雙料自殺 元朗山火險波及民居 食波餅眼鏡碎片插眼 五噸廢紙壓頂工人吐血命危 盤谷銀行追已逝林百欣逾千萬舊債 三女將欖球賽受傷 劉太繼任人料搵前高官 蘇錦樑未夠班 曾蔭權要負責 馬時亨:呈辭是明智決定 團體今遊行倡長遠預算案 學者斥派錢補鑊開壞先例 美國人權報告:港人難改變政府 港小學教科書 貴廣東8.3倍 出版社豪租酒店宴會廳發布新書 陳維安重申拒包底 被批無諮詢學校 大學生沉迷電子產品如染毒癮 門多薩弟向菲調查局自首 食署老屈襲擊少東報警 茵茵康復佳開心返港 萬人迷微笑向醫護獻吻 私醫18種常用藥奇缺 恐監管人手不足再阻供應 本港改善藥物監管進程 瑪嘉烈病人捐雙腎遺愛 青年轟港府懶理高樓價 社民連拒季詩傑再入黨 蜆殼柴油汽油加價 雪橇犬狂吻內地女恐毀容 元朗非華裔犯罪趨升 男生捱車撞同窗驚記過 當街隊酒遭少年戲弄 醉尼姑狂爆粗 雙刀破壞王大戰鐵甲威龍 醉拳西洋拳毆兩的士司機 違泊的士累兩車互撼六傷 警察遊樂會六旬漢猝死 「唔好喺度搵食」貨車被焚 老字號齋舖遭夜盜爆竊 6.4萬元灣仔舖變1.2億舖王 飛行服務隊監察大亞灣輻射 花車代說YES 1 D0 政情:周一鑊煲呔曾遲落閘捱轟 政情:陳淑莊整生菜包頂呱呱 政情:陳繁昌夫婦同數字有緣 政情:陳有慶嘆泰國米難撈 政情:搞搞政:李本瀅四寶陪退休 政情:羅范淡定唔使年年驗身 政情:劉心悠學識廣東話粗口 政情:朱玲玲拍埋囝囝似姊弟 政情:小氣候:泛民萬箭齊發 幫煲呔曾解圍 政情:Sun辣台 龍吟大地:北非亂局中國要作最壞打算 醫知健:前列腺增生谷尿腎衰竭 醫知健:食糖果減磅降血壓受質疑 醫知健:瞓覺腳抽搐心臟肥大警號 醫知健:身體語言大辭典:小朋友吞蟲卵生蟲? City Parade:慈善新星 Sun角度:港府懶修例Phone狂司機頻炒車 Sun角度:煲住粥過馬路 學童捱撞命危 Sun角度:駕車收發短訊 多國立例禁止 私院不肯配合 截龍無補於事 教科書價超貴 皆因港府無能 講真話:從害怕到尊重 雪地鴻爪:甘肅省長應下台 短打長擊:高糧價時代來臨 鐵筆錚錚:在自吹自擂中香港沉淪 熱帶語林:國格決定人格 神州聽雨:只准央企放火為哪般 烽火台:毒奶經濟 如刀集:官應老病休 爐香齋:俯首甘為蠟筆小新 ---------------------------------------- 更多東方日報港聞
大學生沉迷電子產品如染毒癮 【綜合外電報道】使用智能手機或手提電腦上網或登入社交網站facebook或twitter,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美國一項針對包括中國和香港等地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大學生登入facebook、手機等電子產品沉迷程度,如同煙民對煙草上癮或癮君子染上毒癮般,八成受訪者稱,只要一日不接觸電子產品,就會感到身體不適、苦悶或極度孤立。
美國馬利蘭大學與伯恩茅斯大學公布一項名為The world unpulgged的研究,訪問近千名十七歲至廿三歲的大學生,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樹仁大學、中國重慶大學、以及分布在英、美、南美、東歐和中東的大學,記錄受訪者每日如不准用手機、上網、登入社交網站或不准看電視的感覺,結果顯示,七成九受訪大學生稱,會有焦慮、不安、孤獨、煩躁等感覺。兩成受訪者稱,出現類似濫藥者的「吊癮」感覺、一成一感到混亂和挫敗、一成九感到苦惱、一成一感到孤立。
參與調查的學生指,使用電子產品不僅成為他們習慣,還是他們建立和維繫友誼和社交生活的重要媒介。有香港學生直言,社交網站facebook毫無疑問已成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所有人都用它(社交網站)來聯絡其他人,我們甚至用它來關心其他人。」
負責這研究的默勒(Susan Moeller)教授指出,有學生曾嘗試一陣子不倚賴這些科技產品,就會被同輩排擠,若他們不使用手機,就與朋友沒有共同話題,這情況顯示科技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