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爆恐慌 核電站洩「鈈」
- 五克鈈夠滅全人類?
- 放射物半衰期可達數十億年
- 法總統如期訪日 專家應邀救災
- 天文台驗出空氣含碘131經過
- 環團:政府圖淡化風險
- 網民轟天文台延遲公布
- 醫生籲勿過分憂慮
- 輻射飄到菲島越南
- 福島農夫死控核電站
- 日人搶購廁紙
- 釋強姦疑犯掀恐慌
- 甲蟲群襲黃金海岸
- 有毒輻射塵籠罩內地
- 食肆盼食品證書制挽客信心
- 先搬貨後檢測航運工會鬧爆
- 環團自組大亞灣監察會
- 福島壯士日發一樽食水
- 深圳人揚言返老家避難
- 華兩萬噸燃油援助日本
- 國泰減飛東京大阪名古屋
- 東京兩大熊貓延遲亮相
- 龍吟大地:北京難擋北韓三次核試
- 莫道輻射水平低 隱瞞真相可成災
- 喜多郎地震失摯友
- 王友良搞晚會賑災
- GaGa 25歲生日P吹氣公仔陪玩
- 戶田重頭劇收視史上最低
- 春菜愛煮飯送暖
天文台涉隱瞞核塵飄港
香港天文台證實上周六在尖沙咀抽取的空氣樣本中,首次發現含微量來自福島核電站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延遲最少一日至昨午才正式對外公布。天文台辯解由於取樣、測量以及分析需時,聲稱已即時公布數據。不過,根據有關程序,天文台應早於周一下午已初步知悉日本輻射襲港。多名立法會議員狂轟天文台未有及時公布消息,一旦本港空氣中核素突然增加,「市民隨時連寫遺囑嘅時間都冇」。
署理助理台長馬偉民昨午在記者會上表示,天文台上周六在京士柏監測站採集空氣樣本中錄得六十二點五微貝可濃度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在周日的樣本中再錄得一百八十六點九微貝可濃度的碘131。他稱,兩個樣本錄得的濃度需分別增加一千萬倍以及三百五十萬倍才達至「導出干預水平」,即市民屆時才需要採取防範措施。
未來數天濃度相若
馬偉民又表示,上周六及周日樣本驗出的碘131濃度需分別持續吸入二千四百年與八百年,才等如照射一次X光。由於核素橫跨大半個地球,經過長距離才吹至本港,再加上福島核電站事故已發生逾兩周,濃度已被稀釋,故有關發現不會對市民健康構成影響,其他核素包括鈈及銫等則未被驗出。
至於周日樣本中碘131濃度較上周六樣本高出兩倍,馬解釋是由於周日下雨,把大氣中核素帶落地面,故令濃度增加,相信未來數日本港吹東風,風向稍為偏北,屆時錄得的核素濃度會與周日的樣本相若。
伽瑪輻射水平正常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補充,根據環境監測計劃,天文台原定每周抽取一次空氣樣本以檢測空氣中核素濃度,自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當局改為每日一次,及至上周六更由每次取樣三小時改為二十四小時,以增加檢驗的靈敏度:「就算空氣中只含很低濃度嘅核素亦可檢查到。」
她重申在空氣中取樣需時二十四小時、測量程序需時二十二小時、分析亦需數小時,加上上周六樣本屬本港首次檢測到碘131,需要覆檢,故及至昨午才能正式公布檢測資料,強調並無任何延誤。
對於需時最少三日才可得出檢查結果,一旦本港空氣中核素濃度突然增加,市民會否未能及時防範,李淑明回應指另一指標「環境中伽瑪輻射水平」亦可反映空氣中輻射含量,指數每小時更新,而自地震後至今該水平一直正常。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涂謹申批評,天文台未有第一時間公布數據是不負責任,認為天文台應盡快作出公布讓市民有所防備,他會在今日立法會動議辯論日本核危機的議題時譴責天文台。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亦指天文台公布檢測結果實在太慢,天文台為本港檢測輻射擔任把關工作,若連公布消息也延遲,令市民錯失自救良機,實在無法令公眾安心。


天文台錄得本港空氣中含微量放射性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