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諾貝爾戰爭獎

  • 早就有人預言,以反戰面孔上台的奧巴馬遲早要打一仗。打哪裏好呢?北韓擁核武,不好惹;緬甸有靠山,碰不得;伊朗的實力比較強,要打起來肯定比伊拉克還麻煩。好了,終於找到利比亞這個目標,一來實力有限,二來內部分裂,打起來輕而易舉。

    一反常態的是,過去打仗美國最積極,今次卻將風頭讓給法國。表面看,美國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戰場,自顧不暇,加上主力振興經濟,不想開闢第三個戰場。尤其是奧巴馬上台未足一年就因為「致力世界和平」拿了個諾貝爾和平獎,若奧巴馬主動打仗,如何對得起泉下的諾貝爾?如何說服一大群道德衞士?所以,奧巴馬裝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禁不住法國反覆勸說,半推半就參戰。

    老實講,如果不是奧巴馬內心想打仗,縱然出動五頭牛去拉他,也是拉不動的。美國是世界警察,做美國總統,就一定要打仗,美國人的霸權地位就是靠不斷南征北討建立的。相比起建功立業、爭取連任的考量,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算得了甚麼!

    不管喜歡不喜歡,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人類歷史就是血與火的畫卷,就是弱肉強食的進程。英雄人物如亞歷山大、成吉思汗、俾斯麥、毛澤東等等,全部是靠殺得人多而出名,而那些修文偃武的國家,遲早湮沒在歷史的塵土裏。

    諾貝爾發明烈性炸藥,使戰爭的殺傷力更大。設立諾貝爾和平獎,恰如為妓女樹立貞節牌坊,實在太滑稽了。

    香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