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植入心臟除顫器防猝死

  •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六千多人死於心臟病,通波仔手術雖可救回心肌梗塞患者性命,但因心肌受損,影響左心室泵血功能。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心肌梗塞患者即使接受藥物治療,有兩成四人在五年後死亡,其中七成二屬猝死,但若患者植入心臟除顫器,猝死機會可降至三成半,建議左心室射血指數低於三成或有心臟病族史的患者,可考慮植入心臟除顫器。

    心跳有異 電激復常

    港大在九八年至○五年間,對六百一十七名因首次心肌梗塞入院患者跟進五年,分析其中七十人各項心臟病高危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發現猝死情況類似。港大內科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蕭頌華相信,這批心臟病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植入心臟除顫器,可減猝死風險。

    該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李麗芬亦指,心臟病患者因冠狀動脈阻塞,血液無法供應心臟,令部分心肌壞死,若壞死範圍大,不單影響心臟功能,也會令心跳紊亂,即使心臟除顫器不能增加心臟泵血的能力,也可監察心跳情況,在病人心跳異常時,透過電激令心跳回復正常。

    李麗芬(左)指出,心臟除顫器可監察病人心跳,減低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