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侯:核災難最壞情況怎應對

  • 日本九級大地震引發核災難危機,過去一周,毗鄰日本的亞洲國家籠罩在核輻射擴散的恐懼之中,內地與港澳爆發「盲搶鹽」的非理性群眾行為,反映人心虛怯,對核輻射的影響近乎無知,只要有人覷準機會散布謠言,即可乘勢牟取暴利,甚或社會秩序大亂。

    特區政府在核危機擴大之後才如夢初醒,匆匆應變,派員赴東京協助在當地的港人撤走,又成立跨部門小組,視每日形勢變化召開記者會,宣布應對措施,希望透過大量資訊發放,消除市民的疑慮。近日有幾句出自官員的口頭禪:嚴密監測、輻射水平在安全範圍、香港距日本二千多公里,輻射飄到香港機會很微等,讓港人聽到耳熟能詳。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糾集專家解畫,無非是要港人安心,避免恐慌情緒引發社會動盪。

    以香港與日本的地域距離,即使核危機演變至大量輻射外洩的災難性局面,香港所受影響仍然輕微。政府官員與核能專家眾口一詞的安全保證、監測數據變化、隨時發放最新訊息,旨在向公眾建構一幅早已有守門口機制的圖畫,可以及時阻截受到輻射污染的食品、飲料,以至旅客進入本港。

    二千多公里之外的核輻射擴散,地域距離為香港提供了最佳的天然屏障,官員的種種保證當然可信。但有核電廠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核事故,除了遠在天邊的日本福島核電廠,還有跟香港近在眼前的大亞灣核電廠,相距僅五十公里,稍遠一點,則有五百多公里之外、位處地震帶的台灣四座核電廠,一旦發生大型核輻射洩漏事故,加上風向配合,輻射塵將會飄到香港上空,到時,政府除了發放「嚴密監測」數據,還有甚麼應變方案?

    與港距離最近的大亞灣核電廠,或許確實如有關方面形容的固若金湯,可以抵禦「萬年一遇」的強烈地震,就算被一架七四七客機撞下去也不會損毀,距離較遠的台灣四座核電廠又如何?萬一出事,特區政府又制訂了甚麼應變計劃呢?

    要說的是,近日官員一味強調數據收集、監測等預警措施,對於應付與香港相距甚遠的核危機,這些標準作業可望管用,就算輻射塵飄到香港上空,也早已被大氣稀釋得七七八八,不會損害人體健康,這是最樂觀的情況。假如核災難發生在香港的周邊地區,特區政府可否告知公眾,在最壞的情況之下,除了監測數據等的標準作業,還有甚麼應變方案?派發碘片?呼籲市民緊閉門窗躲在家?還是大規模疏散(可以走去邊)?期望最好、預備最壞,才是危機管理的不二法門。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