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無法突圍 鋒芒減弱
溫家寶老了,說話慢了,話語中擰螺絲的地方多了。儘管他還堅稱,在未來兩年任期內,他還是個戰士,「憂國不謀身」,但世人從記者會聽到的,卻是蒼涼和無奈。
被問到政改問題,溫家寶沒有迴避,但他繞了很大的圈子,說了他以前的觀點,諸如「改革是歷史永恒的主題」、「政治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保障」等,然後他才回到真正的落腳點,一個是循序漸進,再是改革要有穩定環境,要「在黨的領導下有序地進行」。
這樣的回答,對比以前他的說法,明顯令人感到力度、鋒芒減弱許多。在去年數次訪談中,談到此問題,溫家寶從來都是語調鏗鏘,斬釘截鐵。但今年,他為自己的五點說法,卻提供了兩處尚留有餘地的註腳,聯繫此前吳邦國提出的「五不搞」,以及溫家寶之後未對此進行回應,明顯地,溫家寶在黨內感受到了壓力,並且最終作出了屈服。
不過,溫家寶的答問並非毫無新意。他透露,當前最大的危險是腐敗,並說他「深知國之命在人心,解決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願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在兩會前,他還表示,如果物價上漲同貪污腐敗聯繫在一起,足以引起人民不滿,甚至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以上的表述透露一種迹象,即中南海已將反腐問題提升到第一高度,並與維護社會穩定等量齊觀。維穩一直是中共的首要任務,今年安排的經費預算甚至超過了國防預算,表明中南海認為,穩定壓倒一切,既然腐敗會導致社會不穩,當然反腐就是第一要義。這預示着,中南海將會有更大力度的反腐動作。
溫家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以退為進:即減少公開表態,表態就要傳遞統一的聲音,不能讓外觀認為高層有分歧;作為妥協折中,中央決心加大反腐力度,溫家寶可在政府系統內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如已承諾公開三公消費),嘗試各種行政改革。
這是讓溫家寶很無奈的結果,他從反對者那裏獲得的讓步很有限。歸根結柢,中南海現在的意志是「不折騰」,身為三號人物,溫家寶斷然無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