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角度:抗輻射裝備差 港府罔顧人命
【SUN角度小組報道】日本核輻射擴散危機升級,港人聞核色變,港府為減少公眾對大亞灣核電廠的洩漏疑慮,大派「定心丸」,強調本港輻射水平正常。但本報發現,當局派發予前線救援人員的防禦輻射裝備參差,最令人驚訝的是,現時只有水警有可以中和體內核輻射的碘丸「傍身」,陸上警務人員則欠奉,救護員更對碘丸的安排毫不知情。萬一香港真的受到核洩漏影響,連救援人員也自身難保,遑論到災場救人。立法會議員陳克勤炮轟港府缺危機意識,處事草率。
港府在日本福島縣核電站受地震影響引致核洩漏後,多次強調基於風向和距離,日本釋出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吹來香港,又指天文台二十四小時監察本港的輻射水平,並無異樣,港人不會受影響。不過,日本核輻射擴散危機近日不斷升級,連由東京返港亦恐染輻射,令人防不勝防,香港市民只能自求多福。
遠在日本核電站的輻射已掀起港人憂慮,加上距離不遠的大亞灣核電廠,去年曾延遲公布核輻射事故,當時已惹起公眾嘩然,到最近的日本事故,很多市民都擔心已發電十六年的大亞灣核電廠,若發生核洩漏,當局如何應變?
水警獲配碘丸藥物
本報得悉,當局有兩層應變計劃,第一層是疏散距離大亞灣二十公里範圍的市民,第二層則是疏散距離大亞灣八十五公里範圍的市民。至於參與協助疏散或救援工作的隊伍,包括警員、消防員及救護員,均面對輻射污染問題,惟不同隊伍得到的裝備不一,即使在警隊內,水警及陸路巡警也有明顯差別。
一名前線水警人員透露,為應付大亞灣核電廠一旦有輻射洩漏事件,水警有一套輻射應變計劃,其中為免水警受輻射影響,每艘水警輪有一批名為碘丸的藥物,供水警出動前服用,以減低受輻射影響。水警輪上又有名為乙適光劑量計,讓水警放在疑受感染的市民身上,測試他們身上有無感染輻射,再由水警輪運送到醫院。
不過,「衝鋒陷陣」的陸上軍裝警員,也有機會受到輻射威脅,卻竟然不獲派發碘丸「傍身」。根據指引,距離大亞灣核電廠最近的是東平洲,駐島警員屆時要負責島上市民和遊客疏散,並以警崗作庇護站,入內後將窗門和冷氣全部關閉,隔絕輻射入侵。
消防救護聞所未聞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黃程表示,不清楚水警有碘丸藥物的安排,亦不方便評論,但他認為現時警隊在應付輻射和涉及生化事故上,有一連串指引,屆時會與衞生署及消防處等多個部門聯絡,互相支援。
救護員和消防員則對水警擁有的「應變」輻射藥物,更是聞所未聞。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說:「可以食藥物減低輻射影響,我哋根本冇聽過。我哋處理輻射洩漏事故有嚴謹守則,主要係避免將輻射嘅接觸面擴大,例如救護車要密封、唔可以開窗咁。」
屈奇安又指出,以往救護員在處理某些病者後,例如腦膜炎,當局會追查接觸來源,當局事後會為救護員提供藥物,至於為何其他部隊有更多防輻射藥物或裝備,他並不清楚,將會向當局了解。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趙善聰則相信,處方提供足夠裝備,至於有關裝備的詳情,則要負責處理的專隊人員會較清楚。
議員直斥港府草率
對於各紀律部隊防輻射裝備有「大細超」之嫌,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克勤直斥當局做法「係馬虎同草率」,他說:「出咗事的話,不論係邊個部門嘅前線人員,都有機會接觸輻射,大家都係前線,冇理由只有一啲部門有後備藥物!」他促請當局全面檢討現有安排,防患未然。
政府發言人回應時,無詳細列明各部隊分別有的裝備,但當局已制訂一套應變計劃,訂明有關部門在發生緊急事故時擔當的角色和工作,以及所需防護設備。各部門在處理輻射洩漏事故時擔當不同任務,他們備有符合其運作需要的保護裝備及適當藥物(包括碘丸),在有需要時供前線人員使用。當局一直有定期檢查和更新各種保護和探測裝備,又不時做輻射洩漏事故演習,確保各部門人員在事故發生時,能有效率地處理。



港府定時舉行生化演習。 (資料圖片)

救護員和消防員並無獲發水警擁有的應變輻射藥碘丸。

服食碘丸可有效減低核輻射對人的影響。

為免水警受輻射影響,每艘水警輪都存有碘丸,供水警出動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