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抽血驗早期胃癌
【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一千人確診患胃癌,但胃癌病徵不明顯,定期照胃鏡亦未必能於患癌早期發現。由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領導的實驗室團隊,花十六年心血,成功發現三個可對抗胃癌的腫瘤抑制基因,已獲三項專利,有望於三年後研發成用一針筒血便可檢驗胃癌的簡單測試。沈祖堯及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于君,更憑早期診斷胃癌的研究成果,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研究優秀成果獎。
中國患者佔全球45%
胃癌乃中國第二位常見癌症,每年逾三十九萬人發病,佔全球確診人數四成半,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不足兩成。至於本港,胃癌是第四大致命癌症,○八年有一千零五十八人確診,導致六百二十五人死亡。
中大研究團隊已發現三十多個可引致胃癌的致癌基因,同時發現二十多個胃癌抑制基因。現時三個抑癌基因的預測胃癌準確率約五成至八成半,「準確度要去到九成以上,需要多三幾年時間,再搵多兩、三個基因標誌,集合埋一齊先至可以作為檢測工具。」
沈祖堯希望胃癌測試面世後,可像驗血糖、驗膽固醇般簡單,「抽一針筒血、病人唔使辛苦,就可以檢測早期胃癌。」他指胃癌病徵毫不明顯,照胃鏡亦無法找出早期病變,直到進食時感到「有嘢骾住吞唔落」,甚至「嘔番出來唔消化」,出現貧血及體重減輕,此時照胃鏡發現有腫瘤,已多屬晚期,存活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