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民調:曾俊華低能預算案官逼民反

  • 政府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被轟超廢,雖然港府財政扭虧為盈,但只推出「按住荷包」式一次性紓困措施,沒有打工仔最期盼的退稅措施,市民今年將受百分之四點五或更高的通脹率折磨。「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預算案感到失望,不滿預算案措施小恩小惠,無助中產及基層紓緩通脹壓力,向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的派錢方式更有如無派錢,直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缺乏理財能力,多次「有心」高估赤字,庫房水浸亦不想開倉紓困。

    曾俊華發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預算案,指本年度會錄得七百一十三億元盈餘,有近六千億元的財政儲備,其中薪俸稅總收入高達四百七十億元,創歷史新高。但曾俊華未有回應外界要求直接退減薪俸稅,僅斥一百九十六億元推出多項一次性紓困措施,包括寬免差餉、補貼電費、為公屋住戶繳交兩個月租金,向綜援戶發「雙糧」,以及稍微調高納稅人供養父母及子女免稅額等。

    另外,曾俊華又指擔心退稅會刺激通脹,故向打工仔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並會發行「通脹掛鈎債券」,讓市民抗通脹。不過,有關措施遭受猛烈批評,而立法會議員及團體亦聲言要否決預算案,更有多個團體陸續發起遊行齊聲抗議,迫使曾俊華微調預算案。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星期四至六以街頭問卷及電話形式,成功訪問二百七十一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不滿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四成一坦言對預算案感到失望;兩成四指預算案無助中產及基層紓緩通脹壓力;兩成三斥預算案小恩小惠,力度不足。

    通脹掛鈎債券欠吸引

    對於在高通脹環境下,預算案仍舊調重彈只有一次性紓困措施,令無住公屋、無物業、無交稅、無申領綜援、由業主交電費等「多無」基層仍未受惠,三成二稱基層生活更苦;三成一批評預算案未能回應長遠滅貧訴求;兩成七斥當局漠視「多無」基層困難。

    樓價急升,預算案只得增加土地供應一招應對,四成受訪者質疑港府對高樓價苦無對策;兩成八坦言對港府無復建居屋感失望;兩成三擔心又被包裝成高價樓。至於向打工仔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四成六受訪者直斥港府有派錢等如無派錢;兩成七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

    另外,曾俊華提出發行「通脹掛鈎債券」的建議,聲稱讓市民多一個對抗通脹的機會,但大部分受訪者並未受落,三成五直指債券吸引力不大;三成二更批評港府在搞小動作,多此一舉;兩成一認為有關建議只有少部分有能力人士受惠。

    此外,曾俊華在今次預算案增加了兩項稅收,包括再向煙民開刀,大幅增加煙草稅百分之四十一點五,每包煙加稅十元,加價金額較前年更瘋狂;同時亦大幅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約百分之十五,藉此推動市民戒煙及減少塞車情況,三成二受訪者認為,有關措施成效存疑;兩成三更質疑當局另一目的,是想找藉口增加港府稅收;一成六卻擔心會令相關行業經營困難。

    有心高估赤字唔派糖

    對於曾俊華又估錯數,庫房由最初估計二百多億赤字變成七百多億盈餘,三成九受訪者批評他缺乏理財能力;兩成六斥他守財奴,過於保守;兩成四不滿他常用狼來了伎倆,有心高估赤字,不想派糖。

    綜觀整體情況,大部分受訪者感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未能紓解民困及未能到位,市民見到用不到,而在高通脹情況下基層及中產生活將苦上加苦。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港府庫房水浸,但沒有回應社會還富於民的訴求。

    曾俊華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惡評如潮,其民望亦隨即下跌。 (設計圖片)

    童先生(琴行)
    「通脹掛鈎債券吸引力低,若每人只可認購一萬元債券回報會太少,無法抗通脹。」

    黃小姐(待業)
    「向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不切實際,不能讓市民解決高通脹壓力,退休後款項亦可能被榨乾。」

    曾先生(保險)
    「向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不切實際,不能讓市民解決高通脹壓力,退休後款項亦可能被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