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角度:保育政策假大空特色古宅變頹垣

【SUN角度小組記者黃裕慶、朱先儒報道】政府在二○○七年《施政報告》公布「新文物保育政策」,確定有需要提供經濟誘因,鼓勵業主保育由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不過,政府「講一套做一套」,至今逾三年,透過這政策獲得保育的例子,少得可憐。在新界有很多極具歷史價值的私人建築物,如元朗八鄉上村的黎氏大宅及毗鄰植桂書室的馬廐,都沒有獲得政府資助,村民要自行斥資維修保育,感到十分無奈。環保團體及地區人士均批評政府的保育政策「假大空」,令不少珍貴的歷史建築物,淪為頹垣敗瓦,湮沒於民居之中。

全港有近一千五百幢文物價值較高的建築物,分布港、九、新界,其中新界更佔很大數目,原因是香港在十八世紀淪為英國殖民地前,已有大批華人聚居新界,所以留下不少歷史悠久的特色建築。

位於元朗八鄉上村便有三幢關係緊密的特色建築物,分別是法定古蹟植桂書室,非法定古蹟的黎氏大宅及毗鄰植桂書室的馬廐。植桂書室由黎氏族人黎金泰興建,屬典型的中國傳統書室,至今有超過一百一十年的歷史。

前港督曾拜訪狩獵

該書室附近是黎氏大宅,佔地約五千平方呎,全屋以青磚建造,屬兩進一天井設計,屋前建有圍門,內有晾曬榖物的禾堂,是罕見的歷史建築物。「前港督金文泰曾到黎氏大宅探訪先祖黎金泰,兩人更一齊策馬狩獵,極具歷史意義。」黎金泰後人黎永添又指出,毗鄰植桂書室的馬廐,顯示戶主以馬匹代步。

在○七年,古物古蹟辦事處職員視察植桂書室時,曾參觀黎氏大宅和馬廐,認同兩者具有保存價值。不過,至今只有植桂書室被列為法定古蹟,去年底完成復修後已開放予公眾參觀,至於黎氏大宅和馬廐仍備受冷落,政府一直沒有提供經濟援助,村民要自行斥資維修保養。

換地方案名存實亡

現時,黎氏族人有意將物業捐贈政府,以換取政府另行撥地,供他們建造同樣面積的村屋居住。而元朗區議會去年中成立「推廣本土旅遊經濟工作小組」,研究闢設錦田文物徑的可行性。工作小組主席鄧家良說,原居民村落值得保育的歷史建築,絕大部分是祖業或私人物業。「原居民都支持政府以換地發展嘅保育方式,但喺新界區,目前並未有類似景賢里嘅成功例子。」

本報翻查記錄,由○七年至今,得到政府同意透過經濟誘因保存的私人歷史建築,只有港島司徒拔道景賢里,及薄扶林道Jessville大宅等寥寥可數個案。環保團體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說:「政府口講唔會否定換地方案,不過就要逐一審視每宗個案,仲要由行政會議審批,令到換地方案變得名存實亡,現時無法達成換地協議,又未能獲得政府妥善保護嘅文物古蹟,俯拾皆是。」長春社曾發表多份研究報告,促請政府透過轉移發展權益的方式保育古蹟,但政府都沒有理會。

古物古蹟辦事處回應說,政府會按不同個案,考慮需要何種經濟誘因,以達成新文物保育政策的目標。

如有需要,古蹟辦樂意與黎氏族人商討兩幢建築物的保育問題,及提供有關文物保育的意見,該處暫時沒有收到黎氏大宅及馬廐業權人提出捐贈物業作保育用途的建議。

元朗區議員黎偉雄批評政府「態度被動,後知後覺」,沒有主動考察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以致新界區不少百年老屋被拆卸,非常可惜。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大宅
黎氏大宅設有圍門,為圍村建築所罕見。

正門檐廊木刻,手工精緻,皆以傳統民間故事為題材。

馬廐
位於植桂書室旁邊的青磚建築,便是當年的馬廐。

書室
三座建築物之中,目前只有植桂書室獲得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