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獨唱團成絕唱團

韓寒出版的雜誌《獨唱團》只出了第一期,就成了「絕唱團」。看來,在現在的中國,想倡導獨唱並以此組團,即便有韓寒的名氣和號召力,也仍然避免不了被封殺。

韓寒是體制外的意見領袖,年紀雖輕,但思想深刻,對世事世物往往有着入木三分的獨特理解。這樣的人,具有着衝擊體制的精神力量,《時代》雜誌將其評為最具影響力人物之後,韓寒的一舉一動更加受到關切。如此背景下,倡導特立獨行的《獨唱團》,還能否獨唱下去,成了衡量時代進步的標尺。

遺憾的是,這把標尺標示的時代,至少在言論自由方面沒有任何質的進步。這讓尤可夫想起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金聖嘆幼時讀書的故事。私塾老師布置作文,要求學生為老師代言,幻想下四十歲時「如此動心否乎」。金聖嘆寫道:「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両;露白葭蒼之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之後是三十九個「動」字。老師看後嚴重生氣,舞着戒尺就要開打,金聖嘆辯解:我只寫了三十九個「動」,沒說你到了四十歲還要「動」啊!老師逐個字數,果然不多不少是三十九個,氣得差點背氣。

韓寒對體制的衝擊,大致一如當年的金聖嘆。金刺穿了老師的虛偽,但點到穴位即收手,老師氣暈卻又無話可說;韓刺透的,則是社會醜惡的虛偽本質,點到的更是體制的軟肋,他同樣也沒有撕破臉,還給體制保留了差一個沒到四十個「動」字的體面,但這更讓體制覺得有氣無處撒,有火沒處放。

所以,體制其實是一直要找韓寒麻煩的,只是顧忌他名氣太大,怕逮不到狐狸惹身騷。但《獨唱團》先天的軟肋最終成了令其倒下的命門,一個刊號讓韓寒大嘆自己能力不夠,更讓體制找到了把柄。尤可夫曾全文讀過《獨唱團》,說實在的,除了小資調調、頹廢低糜的個人情懷外,實在找不出其他可摧毀體制的任何因素。

但是,獨唱都能成團,恰是體制擔心的關鍵。任由韓寒挑頭豎起獨唱大旗,獨唱者會結社會成黨,終有一日會養虎成患,尾大不掉,不如早動手早閹割。體制盤算清楚,就手起刀落,《獨唱團》成了「絕唱團」。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