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香港不宜作為促統基地

台灣對香港一向有複雜的感情,既愛之又怕之,擔心終有一日與香港並列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區。台灣欣羨香港的國際化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卻犯了香港恐懼症,在綠營人士的刻意炒作下,政治人物惟恐沾上「香港腳」,怕被貼上標籤。香港回歸後,台灣媒體不再重視香港,外國傳媒的「香港之死」在台灣不是預言,而是有主觀上的錯誤期待。香港實行CEPA得到很好的經濟成效,兩岸的ECFA,台灣強調不能與CEPA相提並論,就是不願落入「一國兩制」的窠臼。

不應賦予政治任務

最近,特區政府在兩岸關係熱絡之際,也主動地推動港台經濟文化交流,高層官員率團赴台訪問,所探討的盡是經貿與文化,並很有技巧地避開敏感的政治議題與語言,強調的是港台兩地居安思危,互利互補,港台兩地的合作希望能發揮獨有功能,共同進入大陸市場,走向國際。香港人從來不對台灣提「一國兩制」的口號,惟有如此,才能降低台灣民眾對香港的政治敏感神經。港台之間在政府的推動下,終於邁出了一大步。

近日在香港舉行的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邀請了數百位台灣統派人士前來參加,大陸官員和世界各地和統會的人員雲集香港,展開促統的大合唱。如此盛大隆重的會議,其背後意涵引起了探討。和統會統一口號高唱入雲,但這政治意涵頗重的活動在香港舉辦,顯得有些不協調,若是以香港作為促統之基地,會破壞香港作為特區的特性。香港不應成為中共政治號召的馬前卒,讓台灣人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有了不同的觀感,對香港更有疏離感。

鄧小平制訂「一國兩制」,乃希望透過香港對台灣起典範作用,過去香港並未對台號召,港台也就相安無事,今後愈對香港賦予政治任務,台灣人就愈難以接受「一國兩制」,枉費特區政府官員努力營造港台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效應。

政治上的事務時常是欲速則不達,北京過去寄望台灣的政黨,現寄望於台灣人民,但對台灣的體制和人民的心聲尚未能掌握,試想和統會熱熱鬧鬧的盛大場面過後,台灣支持統一的人就多了嗎?據台灣最新民調顯示,支持維持現狀的又大幅提高了。兩岸應由經濟的融合漸次向前行,若馬上要談統一議題,必讓台灣避之逃之。

回歸經濟文化交流

北京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常是事與願違,例如一批又一批的邀請台灣退役將領訪問大陸,但他們的影響力已很有限,發揮不了作用,反而讓社會觀感不佳,當年抗共內戰,現在把酒言歡,恩怨情仇拋諸腦後,讓一些保守派人士情何以堪?搭建交流平台有其必要,和平促統各地都可推動,唯獨想保持清新窗口的香港不可行。讓香港回歸經濟文化的交流,對台灣才更有號召力。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