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報告遲遲未公布,但來自多個調查機構及政黨的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這支八國聯軍的表現極其不滿。早前本港一間電子傳媒向立法會議員進行的調查結果更顯示,十八名副局政助中,只有各一名副局及政助的評分合格,當中十四名副局及政助應該減薪。及後,屬於建制派的富貴黨亦公布相關的民意調查,結果逾七成受訪者認為副局政助應該減薪或大幅減薪,認為要廢除全部副局政助者更佔三成四。
面對市民對副局政助的不滿升溫,一向與政府唱反調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今次卻反其道而行,指工商界薪酬上漲,政府若要挽留人才,副局政助毋須減薪。梁的言論明顯是要降溫,為政府解圍,而他作為特首的內閣,有關言論並不出奇,反而是建制派的取態值得關注。
先是議會中建制派的第一大黨建仔,在八國聯軍中有一名副局及兩名政助,但該黨主席譚耀宗早前表示,政府有必要檢討副局政助的需要性;而富貴黨亦有一名政助,但該黨公布的調查結果卻顯示應減薪及建議廢除副局政助,主席劉健儀更建議政府應考慮換人。
當初政府美其名以培育政治人才為由,增聘副局政助入建制,實際是政治分贓,拉攏建制派與政府結盟,建制派對此也趨之若鶩,並視之為加入建制的政治搖籃,但兩年光景過去,態度截然不同。
有政界人士解讀,建制派原先盤算擴大問責制,可以令到政團內的第二梯隊能夠有更多政治出路,他日背着曾當過副局政助之名,以高知名度及認受性出戰立法會就更有利,但現實卻是事與願違。
以建仔為例,該黨的蘇錦樑出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上任前捲入持有外國護照風波,可謂是衰開頭,及後又被揭發「卡片」事件,醜聞令其認知度提升;而其餘兩名政助認知度極低,試問在餘下兩年任期能否扭轉劣勢?再看富貴黨唯一的政助楊哲安亦不見得有突出表現,當日富貴黨公布民調時,被記者問起如何評價楊哲安,也只是含糊其詞。
政界人士直指這批副局政助不但未能提升黨的形象,倘若日後任滿再戰立法會直選,其副局政助的經驗不再是選舉優勢,反而是政治包袱,長痛不如短痛,建制派自然希望能盡快斬纜,以免他們變成黨的負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