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中國不必對歐洲雪中送炭

最近歐洲各國領導人紛至沓來訪問中國,主要是希望中國伸出援手,解救歐債危機。對於衰弱中的歐洲,中國是落井下石還是雪中送炭,需要慎重決策。

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訪華,得到隆重接待,不僅近距離接觸秦始皇兵馬俑,還度過一個難忘的生日。中國表示繼續加大對德國產品的進口以及採購,並承諾中國外匯儲備繼續對歐投資,默克爾滿載而歸,但中國絲毫沒有得到回報。

危機一過 故態復萌

就在默克爾抵達北京的前一天,英國外相夏偉林剛剛踏出北京的土地。而在今年上半年,法國、俄羅斯、瑞士等歐洲國家都陸續對中國進行過高層訪問,尋求雙邊經濟合作。歐洲各國高層今年魚貫訪華,多是伸手要錢,希望中國在歐債危機之中雪中送炭。

其實,近年中歐關係發展並不順暢。以德國為例,自默克爾上台之後,德國對華關係始終處於低潮,在京奧及新疆暴亂期間,德國均對華惡語交加,德國媒體還不時掀起一股排華以及抓中國間諜的浪潮。中國今次沒有落井下石,反而以德報怨,實在出人意料。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中歐本沒有甚麼特別大的矛盾衝突,中國也很重視歐盟,但歐盟自視過高,跟在美國背後,屢屢對華明槍暗箭,對華軍售至今沒有解禁,壓迫人民幣升值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口出惡言阻止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投資,指摘中國人權與宗教問題,支持藏獨與疆獨組織。歐洲給中國添煩添亂已成習慣。

如今歐洲面臨沉重的債務危機,歐元岌岌可危,加上美國刻意打壓,整個歐洲成為世界的棄兒,財大氣粗的中國成為歐洲的救命草,原本對中國說三道四的歐洲各國領導人不得不放低身段,跑到中國求援。

但是,歐洲這個轉變顯然只是權宜之計,並非是對華政策有根本性改觀,只要危機一過,歐洲便故態復萌,這在中美關係中已上演過一幕。早在金融海嘯最危急時,美國政要也魚貫訪華,從國務卿、財長到眾議院議長,再到總統奧巴馬本人,給中國送出一頂又一頂高帽,從「風雨同舟」到「中美國」再到「戰略保證」,詞彙一個接一個。

將欲取之 必先餓之

等到中國大量購買美債,華盛頓喘過氣來便開始變臉,從對台軍售到會見達賴,再到人民幣升值、黃海軍演,美國大棒不停揮向中國,中國賠了美元又受侮,成為各國笑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在美國身上已吃虧一次,難道還要栽在歐洲手上?歐美都是一丘之貉,沒有甚麼區別。其實,每次中國遇到危機時,歐美何曾對華雪中送炭?卻屢屢落井下石,逼中國出讓更大的權益。中國今次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欲取之,必先餓之,等到歐洲山窮水盡時出手,收穫會更豐。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