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花塔餅」變迷幻藥流港

年輕人濫藥問題日益嚴重,近年歐美等地毒販更將原用於杜蟲的「哌嗪」(piperazine),即俗稱「花塔餅」,轉化為新迷幻藥,並已流入本港。瑪嘉烈醫院最近接獲本港首宗濫用該藥後入院的個案,該名二十八歲青年出現心跳加快等徵狀。有藥劑師指出,歐美近年開始研究管制該藥,但在本港仍未受嚴格規管。

瑪嘉烈醫院毒理參考化驗室於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告,一名有濫藥史的二十八歲青年因心跳過速及胸口不適入院,其尿液樣本驗出K仔及可卡因殘餘物和一種不明物質,化驗後證實他曾服哌嗪類藥物,青年其後康復。

報告指哌嗪本身具輕微迷幻作用,其衍生物可產生與「狂喜」等安非他命類藥物相近的迷幻效果。該藥可致嘔吐、頭痛、焦慮、失眠等副作用,亦有文獻指可引致癲癇。報告指出,目前在本港入口、分銷及出售哌嗪類藥物均屬合法,促請當局注意會否成濫藥新趨勢。

索K不適求診最細13歲

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指,哌嗪是五十年代初推出的杜蟲藥,非受管制藥物,本港現時僅一間公司註冊出售。近年不法之徒將其衍生物「benzyl piperazine」(BZP)當成迷幻藥發售,新西蘭已立法管制「BZP」,英國亦正研究立法,他建議港府應考慮管制該藥。衞生署發言人指,「piperazine」是本港註冊藥物,毋須醫生處方或藥劑師監售,近年已很少人使用。禁毒處指將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

另外,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發表迄今最大型的「索K」入院個案研究,翻查十五間公立急症醫院○五年至○八年間,曾接收因索K不適求診個案,共二百三十三人。年齡中位數為二十二歲,最年輕僅十三歲。四成半人出現神志不清徵狀,一成二有尿頻及排尿困難等下尿道徵狀。雖然並無死亡個案,但五人需深切治療,他們皆有同時服用其他毒品,包括一名二十四歲青年服食四十粒「狂喜」再索K自殺,及一名二十三歲少女索K溝服可卡因引致嚴重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