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暖化現象愈趨惡化,港府原訂去年底完成的氣候變化顧問研究報告,卻再度延遲最少五個月,即今年四至五月才能完成。港府文件顯示,為配合內地公布的最新減碳目標,顧問公司需額外研究緩減方案後先諮詢後,才公開報告內容。初步緩減方案大致屬舊建議,較新鮮的是擬為汽車制訂類似電器的能源效益標籤,助市民選擇環保車。有環團批評當局施「拖字訣」,至今仍未制訂減排目標,表現令人失望。
三方面緩減氣候變化
立法會本周四討論有關氣候變化措施,當局的文件顯示,顧問公司初步提出從電廠的發電組合、能源效益及新燃料引入三方面,緩減氣候變化。電廠方面,措施包括考慮二○二○年前提早關閉部分燃煤發電機組、提高天然氣、其他再生能源或核能的發電比例等。新燃料是指採用生化柴油作車用燃料,並會建立廢食油收集網絡,製造更多生化柴油。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韻琪稱,為汽車制訂能源效益標籤,即按汽車的馬力、排放量及耗油量等分等級,助市民選擇較環保汽車,歐盟及日本等地均有類似計劃,歐盟更對大馬力,即逾一千五百毫升的汽車額外徵稅,減低市民購買意欲。
氣候問題一拖再拖,環境局對局長邱騰華去年底在國際會議成功爭取主辦C40城市氣候變化領導小組工作坊卻十分着緊,已落實今年十一月五至六日一連兩日在港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