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中大四學者撰寫講稿

【本報訊】高錕太太黃美芸昨日在瑞典代夫出征,發表以「Sand from centuries past;Send future voices fast」為題的演說,作為諾貝爾獲獎者出席物理學講座的演講。這個押韻的演講題目是由在英國土生土長的黃美芸構思的,至於協助撰寫講稿的則是中大四名物理學學者,包括副校長楊綱凱、訊息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黃永成及同系教授陳亮光與張國偉,黃在演詞末段亦不忘感謝四人的努力。

遺憾未能代表預測未來發展

中文大學昨日為傳媒預備的講稿中譯本上,已將講題中譯為「古沙遞捷音」。黃美芸憑着兩句押韻標題,便將丈夫畢生研究重點完美呈現,夫妻相知相惜之情表露無遺,代夫演說的黃美芸原有工程學根底,當年有份協助丈夫分析波度,故對光纖理論並不陌生。

據介紹,黃美芸獲悉丈夫得諾貝爾獎後即聯絡四位學者,開始搜集資料及圖片的工作,期間,黃美芸更曾返港與四人開會。四人均稱,預備講稿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模仿高錕的語氣和性格,希望營造高錕演說的效果,故參考了高錕的自傳,張國偉坦言講稿已有「九成幾」像高錕的風格,但仍補充高錕是謙謙君子,真人上陣可能會「再謙虛一啲」。

按傳統該項演說多會由得獎者預測研究的未來發展,可是他們四人與黃美芸都不能代替高錕預測光纖通訊科技的未來,極是遺憾。與高錕相識逾二十載的張又稱,高錕早於九十年代初已建議港府發展資訊、環保、材料及生物科技範疇,可惜當局最終不了了之:「如果當時投放大量資源去發展,香港一早領先咗。依家就算擺番咁多錢,都未必有當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