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是港產名物,其粉絲分成酥皮和曲奇皮兩派,勢不兩立。我是後者的死忠,對酥皮蛋撻不屑一顧,不過對其「近親」葡撻卻是例外,同樣以酥皮製作,葡撻的口感卻焦脆油潤,新鮮出爐的更令人無法抵抗。

葡撻

葡撻是不少人到澳門必吃的小食,記得某次想在當地一試正宗葡撻,聽聞安德魯和瑪嘉烈兩間餅店都是老字號,便到了較「就腳」的瑪嘉烈。吃了一口,葡撻果然充滿鮮奶和雞蛋香,值得大家排隊,不過愈食就愈有種熟悉的感覺,怎麼瑪嘉烈的葡撻跟香港快餐店的出品味道那麼相似?後來才知道,香港快餐店標榜的瑪嘉烈葡撻,名副其實是依照瑪嘉烈的秘方製作,所以做出來的味道相去不遠,平日心思思想食葡撻,不需飄洋過海,去附近的快餐店便可。

葡撻既名葡撻,想當然是源自葡萄牙人,19世紀開始有修女在里斯本賣原祖葡式蛋撻,但當時稱作貝林塔(Pastéis de Belém)。而現時在澳門吃到的葡撻則在1989年由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引入,他改以英式吉士做餡,又減少糖的分量,令葡撻隨即風靡澳門,以至鄰近的香港和台灣。而我們吃到的瑪嘉烈葡撻,則是安德魯的太太在1997年跟他離異後開設。當年她跟安德魯二人都喜歡吃西式糕餅點心,於是慢慢看書學習,竟真的做出獨門的葡撻秘方,所以瑪嘉烈葡撻亦算是正宗。90年代末,是葡撻熱潮的頂峰,除了快餐店推出套餐,各式葡撻專賣店在港澳台林立,當時大眾對葡撻的喜愛,甚至導致蛋價上漲、雞蛋供應不足的地步。如今葡撻熱潮退卻多時,嘗過新鮮事物後,可能香港人還是鍾情香滑的港式蛋撻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