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生電郵問我,說她自問條件不錯,最近喜歡上一名男生,但是兩人性格南轅北轍,大家也沒有共同社交圈子,究竟有沒有機會可以跟他在一起?也許很多人一看了這問題都會把焦點放在有沒有機會或者如何跟這男生在一起之上,但其實問題的真正重點,應該是在第一句—沒錯,就是「自問條件不錯」之上。每年我都會收很多像這樣的電郵,自問條件不錯,自問樣子OK,自問性格活潑、不公主病,自問怎樣怎樣—只是十之八九,都只是當事人的主觀觀照,或者根據身邊朋友的所謂風評來衡量,但問心,如果你身邊有長得沒有很好看的朋友問你,他是否長得很難看,難道你也會如實相告嗎?

明明自以為十拿九穩,最後卻陰溝裏翻船,不一定是追求方法出了甚麼問題,而是因為錯判形勢,錯估自己實力,高估自己競爭力,才會落得如此下場,只因這個「自問」與「自以為」實在太不夠客觀,心理學裏的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就有公開我、盲目我、隱藏我與未知我四個部分的落差;好吧,就算退一萬步來說,你真的條件不錯,可是我們就是常常犯了一個認知盲點,就是以為總之條件不錯的,成功率都一定高,但是誰說的?

各花入各眼,好看也得看眼緣,就算你條件不錯,但你不是對方喜歡的那類型,就算再不錯,對方也不動心,一部八九千塊的高級吸塵機減至半價又如何?對方根本就沒興趣也不需要,你再降價求售,不也只是丟人現眼而已?不要再自問為甚麼條件不錯但對方仍然沒看上你。要問,就問對方你是否真的那麼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