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紅疹現身
士多啤梨鼻就聽得多,士多啤梨脷你又有沒有聽過?若發現孩子有士多啤梨脷,加上皮膚出現沙粒狀粗糙紅疹,就要特別小心,皆因有可能感染常侵襲10歲以下兒童的猩紅熱,雖然病情一般不算嚴重,但亦有機會引起敗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併發症,家長切記小心提防。
猩紅熱是一種由甲類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般以冬季為發病高峰期,但一年四季均有感染個案,主要影響10歲以下的兒童。去年猩紅熱於香港不尋常的爆發,更造成十年來首宗死亡個案,叫一眾家長擔心。今年發病情況回復正常水平,但家長們亦應時刻保持警覺。
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猩紅熱是一個臨床徵狀,潛伏期一般為1至3天。患者初期會發燒、喉嚨痛、扁桃腺發炎、眼睛發紅等,然後身體會廣泛長出如沙粒般細小的紅疹,常於頸部、背部出現,蔓延至四肢及全身。紅疹多在1星期內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除觀察皮膚狀況外,家長亦可檢查孩子的舌頭,因為猩紅熱患者的舌頭表面會有紅腫、凹凸如士多啤梨表面的特徵。」
盤尼西林治療
猩紅熱有機會併發中耳炎、喉嚨膿腫、肺炎、骨或關節毛病,可對心臟和肝臟造成損害,嚴重可引發敗血症、腦膜炎、中毒性休克,危害生命,不過,謝醫生認為家長不必太過擔心。「雖然去年是猩紅熱爆發得較嚴重的一年,但此症的徵狀一般並不嚴重,而且猩紅熱的病徵比較明顯,家長較少會因忽略徵狀而延醫,故不必太過擔心。如有懷疑自己或子女受感染,應盡早求醫。醫生可透過提取扁桃腺分泌物作種菌化驗和血檢斷症,而治療此症的時候,醫生多會處方盤尼西林和退燒藥物,配合補充水分、多休息,有助紓緩病徵。不過,若服藥後一至兩天病情未見好轉,必須覆診,醫生或會考慮更換抗生素藥物。」
由於現時並沒有疫苗可作預防猩紅熱,唯一的預防方法是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謝醫生說:「例如進食前和如廁後要立即洗手,接觸口鼻分泌物後要徹底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由於鏈球菌可存活於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經由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故學齡前的兒童最易受感染,家長要注意子女進行集體活動時,避免親密接觸,有利保護小朋友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