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關節拒變機械人

年紀大,係唔係一定機器壞?然而無論你多年輕,如果不懂得愛護關節,特別是經常因工作或運動而令關節過分勞動者,就有機會令其受到不必要的磨損,出現發炎、劇痛的問題,關節的活動能力猶如「機械人」般僵硬。話到底,身體是屬於你的,不想變成「機械人」,你識點做啦!

物理治療師:關節毛病種類多:年紀大關節退化

關節病,泛指涉及關節出現的毛病,當中包括很多不同的疾病。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梁靖翹指出,一般常見的關節炎有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痛風。若關節經過長時間的使用,令軟骨組織受到摩擦、破裂,導致關節出現疼痛、紅腫等,嚴重的更有可能變形,這種關節病稱為「退化性關節炎」,較常出現在負重關節,如膝關節、脊椎等。

隨着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關節等均開始退化,所以長者較易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縱使這樣,其他年齡階層的人士亦不能掉以輕心,有些年輕人因關節受傷,如果其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及護理,亦會增加患病機會。此外,肥胖人士、關節結構異常者或因工作、運動等緣故,令關節長期受壓,最終亦可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攻擊自身免疫系統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由於體內免疫系統受到擾亂,導致細胞互相產生對抗性的攻勢,最終引致關節發炎。發病時患者多個關節會紅腫、疼痛及發熱,而手指、手腕、腳趾、膝關節等均是較常受影響的部位。受影響的關節大多是對稱性的,例如左肩出現疼痛,同時間右肩也會出現相同情況。晨醒時,患者常遇到「晨僵」,即關節及身體會出現僵硬,須待在床上一陣子方可起床。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多在20至40歲之間,患者以女性居多,發病機會是男性的3倍。此病可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亦會累及身體多個器官,如眼睛、皮膚、肺膜、心包膜和血管等。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十分反覆,時好時壞。倘若關節長時間發炎,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腱帶斷裂、肌肉萎縮及神經線受壓,令關節活動能力嚴重受損,影響日常的生活。

尿酸過多易痛風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關節疾病,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手指、足踝及膝關節等。當血液中積聚過多尿酸,體內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便會形成結晶體,繼而導致關節發炎,患處一般會出現紅、腫、熱、劇痛等情況,更甚的是,痛楚一般多在深夜發作,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由於它影響的關節沒有固定,恍如風般無蹤無影,但跟吹風、天氣一點關係也沒有。

為何血液中的尿酸濃度會過高?梁靖翹說:「這是因為尿酸產量過多以及排泄減少。當人進食含豐富嘌呤的食物,有機會令身體尿酸濃度過高。而引致尿酸排泄減少的原因有血壓高、副甲狀腺素過低及各種腎病問題等。根據臨床經驗發現,患者多數是中年或以上的人士。」

治療無效換關節

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病情而決定適當的治療方法,就上述提到的三類關節病,大致上可分為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兩方面。這三類患者一般需服食止痛藥,用作控制疼痛。除止痛藥外,醫生更會處方其他針對性的藥物,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服食改善免疫系統、改善關節變形的藥物。至於痛風患者,則要服食控制尿酸的藥物。物理治療也是紓緩這三類關節病的方法,選擇有很多,治療種類包括熱敷、電療、水中物理治療、針灸及運動治療等,目的在於減輕痛楚。當中水中物理治療及運動治療針對指導病人進行鬆動關節及強化肌肉運動去保護受影響的關節。當關節炎嚴重致治療無效時,便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此外,患者也不妨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助強化肌肉、減輕關節退化。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梁靖翹

運動示範

以下梁靖翹介紹了4款簡單易做的保護關節運動,人人皆宜,尤其對關節病患者幫助甚大。每天運動2至3次,每個動作可重複10至20次。發炎期間,應避免劇烈動作和盡量爭取時間休息。

膝頭運動:大腿內側運動

動作:一手輕扶牆壁,另一手垂下,按着大腿旁。雙腳分開,與肩膊同寬,腳尖向外,膝蓋伸直。然後身軀向下坐低,膝頭微曲。重複動作10至20次。

作用:強化大腿內側四頭肌。

四頭肌運動

動作1:平躺在地墊上,在右腿膝頭下,放下捲成一團的毛巾,雙腳腳尖指向上。

動作2:提起右腳,姿勢維持5至10秒,做10至20次。然後轉另一腳重複所有動作。

作用:強化大腿四頭肌。

手部運動:上肢關節運動

動作1:雙手執着毛巾兩端,右手屈曲,與耳朵同高,左手垂直。

動作2:右手向上拉毛巾,盡量將左手向上提。重複動作10至20次。然後轉另一隻手重複所有動作。

作用:強化肩膊、手腕、手等所有上肢關節。

腰部運動:舒展腰部運動

動作1:平躺在地墊上,雙腳曲膝,腳板踏在地墊上。

動作2:雙腳先向右擺動,然後再向左擺動。注意腳板必須固定在指定位置。重複動作10至20次。

作用:鬆弛腰部肌肉。

中醫:自行穴位按摩紓緩

從中醫角度,關節病屬中醫傷筋、筋斷、筋走、筋翻、筋轉、筋強、肢節痛、肢節腫痛、痛風等病症範疇。關節病可分為內因、外因及其他因素這三方面。內因方面,包括臟腑失調、肝腎不足、氣血虧損、經絡不通、筋骨失於濡養。外因方面,包括外感六淫、氣候潮濕、跌撲損傷等。此外若舊患未愈,可變成風濕或慢性關節炎。過分勞動或缺乏勞動都可以引致關節病。

一般人如何預防這問題?註冊中醫師葉英良說:「大家大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比喻經常運動,氣血流通,可預防關節病。避免反覆頻密做某些動作,大家亦應調整臟腑功能,尤其是肝腎,因為肝主筋,腎主骨。不少常見中藥或食物具備補氣、補血、舒筋活絡等的功效。多做按摩亦有助防治關節痛。一旦有舊患,應及早醫治,可避免出現關節病。」

穴位按摩

葉英良醫師表示,自行穴位按摩亦可紓緩關節問題,以下便介紹3個相關穴位讓大家參考。

合谷穴 位置: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作用:合谷是治痛要穴,如手腕及臂部疼痛、頭痛等,對紓緩上肢痛症尤其有效。

注意:這穴位乃孕婦禁穴。

委中穴 位置:膕窩橫紋中點。

作用:紓緩下肢及背腰痛症。

後溪穴 位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作用:紓緩脊骨痛及頭痛。

註冊中醫師葉英良

強關節湯水介紹

杜仲巴戟續斷湯(4人分量)

材料:杜仲1両、巴戟1両、續斷1両、圓肉1両、豬骨1斤、黑棗5粒

煲法:清水12碗煲2小時。

功效: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舒筋活絡。

粉葛赤小豆薏米湯(4人分量)

材料:粉葛1斤、赤小豆2両、薏米2両、紅棗5粒、鰂魚1條

煲法:清水15碗煲3小時。

功效:解肌除濕、舒筋活絡、滑利關節。

參芪淮杞熟地湯(4人分量)

材料:人參5錢、北芪1両、淮山1両、杞子5錢、熟地5錢、豬(月展)1塊、舊陳皮1錢

煲法:清水12碗煲2小時。

功效:大補元氣、活血滋腎、養血祛風。

三藤湯(4人分量)

材料:夜交藤1両、銀花藤1両、雞血藤1両、冰糖適量、生薑1片

煲法:清水8碗煲1小時。

功效:強筋壯骨、舒筋活絡、滑利關節。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