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觀眾的挑剔
上野樹里主演的大河劇《江》播出後口碑及收視均屬一般,有藝能評論員以至觀眾均對這套劇作出各種挑剔。最為人詬病的,是上野樹里在這套時代劇中作出「野田妹式」的演繹。
然而實情是,編寫過《篤姬》的田淵久美子承認對上野在《交響情人夢》的演出印象頗深,故此按那「野田妹」形象而編寫《江》。另一點被挑剔的是,演員之真實年齡跟劇中角色落差太大,上野現年24歲,但飾演的江最初登場時只有6歲。此外,飾演德川家康的北大路欣也(他在《華麗一族》飾演木村拓哉的父親)已年屆68,比起飾演織田信長的豐川悅司年長近20年,但史實是,德川比織田年輕。
我認為若起用年紀不足10歲的童星,未必可跟豐川悅司合演到那段舅父與外甥女的關係,惟有由超齡的上野親身演出。《江》講述江的一生,故事發展至末段,德川家康已是晚年,相信因為這緣故才起用北大路欣也。我接觸過一些劇集製作人,明白箇中難處。從觀眾角度要挑剔十分輕易,例如細心去找,總找到某套劇某一幕有「穿幫」,但拍攝時導演等人員聚焦的是演員的演技及對白,未必當場察覺到微細的「穿幫」。聽過有位製作人說:「世上不會有一套劇集零犯駁零漏洞,畢竟那是創作,若要看100%符合事實的,去看紀錄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