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旅程:年長與年輕的修士

  • 因為工作關係,去到天光道某校園,約了位重要宗教人物做訪問。期間認識了一些天主教的朋友,其中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修士及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修士。跟他們傾談,了解到一些有趣的心態。

    在教會宿舍內,跟相當健談的年長修士傾談,沒想到他已是一百多個教友子女的「教父」,雖不是親生父親,但多年來也負起部分教導責任,各方關係也不錯,當中不少「教子」已成專業人士;新年時,其中一位醫生「教子」送來一張大額支票利是,令他很高興,高興的不是為金錢,而是開心那些「子女」對自己還如此有心意。

    他說,有次聽見某神職人員祈禱時表示,希望有更多人投身神父工作;老修士馬上修正他,指不應該這樣祈求,因為若果同一時期,有太多神父,神父們退休時,同一時期教會要照顧他們,也會引伸出其他問題;老修士說,應該祈求每一時期有適合人選就夠了。其實這說法也有他的道理,我一向以為近代香港神父不足,更多人投身就能解決問題,前線的人,才明白真諦。

    在同一地方認識了一位只有27歲的年輕修士,他當然準備好做神父的工作;對於這另類的80後,其實我頗為驚訝,這麼早已認定為信仰獻身。

    他表示,早在讀中三時,已入了天主教的「備修會」,最初也只是一班年輕人玩樂的心態,後來認真了解信仰後,決定步向神父工作。別以為做神父容易,要讀好多書,尤其是語言,也因為如此,年輕人也愈來愈少成為神父。

    若然他日香港不夠神父,會否如澳門般,從南韓派人來呢?

    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