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凌晨的靈感

每次在凌晨時分趕稿都會有讀者在微博關切慰問說,啊!又在寫稿啦?對對對,凌晨寫稿特別有靈感,不打擾你了,早點睡啦,晚睡對身體不好之類。

普羅大眾對作家普遍都存有多少既定的誤解,比方說作家一定是有手稿,喜歡手寫,當我說我沒有手稿而且討厭手寫的時候,他們就一口咬定我在諷刺甚麼了;同樣道理,我在凌晨寫作不是因為夜闌人靜特別有靈感,只是因為通常忙完下來,要到凌晨才比較空閒,可以靜下來寫而已。

寫出驚世名著《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卻是黑暗的擁護者。很多年前《星期六文學評論》就曾經刊登一張全黑圖畫,標題是「據說普魯斯特這樣在黑暗中寫作」。

普魯斯特怕見日光,喜歡在夜間工作,因為他得了哮喘症,怕見日光、怕冷、怕嗅到香氣,更怕聽到任何聲音,所以謝絕交際應酬,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與外界隔絕,在黑暗中回憶過去的似水年華。

他對聲音的敏感程度,抗拒到把房間牆壁全部鋪上軟木,穿起厚大衣,點着極微弱的燈光,白晝睡覺,晚上寫作,想見他的朋友,都得在深宵來訪。某晚寫到一頂童年見過的帽子,他曾經不理如今已是凌晨四、五點,立即致電給多年沒見過的嬸嬸,吵醒她問她那頂帽子的顏色和形狀是不是這樣那樣。

當那女士費了好久才搞懂他在說甚麼,並回答說那頂帽子十年前已經扔掉了的時候,普魯斯特還兀自無法相信,請求她一定要找出來借他一看。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