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集資網站湧現,為希望實現夢想的創業家提供資金平台,金錢不再是創業的絆腳石。

群眾集資(Crowd Funding)自○九年起風靡全美,其中當地群眾集資平台Kickstarter為行業中的表表者,最成功的案例募集到破千萬美元資金。相關平台的出現,減輕了創業者在開業資本上的煩惱。事實上,市場上亦不乏「港版」群眾集資網站,或可助滿腦子生意大計的你,一圓創業夢。

群眾集資網站湧現,為希望實現夢想的創業家提供資金平台,金錢不再是創業的絆腳石。

群眾集資於過去數年間迅速崛起,有意集資者會透過網站募集資本,支持者基本上沒甚回報,主要是buy創業者的概念,希望其美夢成真!參看研究公司Massolution報告,預測今年透過群眾集資募得的金額將達50億美元,較去年27億美元增長逾八成半,可見行業潛力。

美最勁募得千萬美元

參看群眾集資界的「老大」Kickstarter最成功的個案-Pebble E-Paper Watch,在去年五月募得近6.9萬名支持者合共過千萬美元的資金,更超出原來集資目標逾一百倍。

Pebble Watch備受矚目的原因是,它是一隻可與Android及iOS流動裝置同步的手錶,內置顯示來電號碼、查詢聯絡人,及參看Facebook或Twitter訊息等功能,看來創意與賣點是在群眾集資世界中成功的不二法門。在該計劃中,支持者只需付出115美元,便可率先「入手潮物」,若於美國境內更可享免郵費。

雖然國外的群眾集資網站大多僅接受當地人的集資申請,惟身在香港的創業家也不必望門輕嘆。事實上,群眾集資的概念已進駐亞洲,本港近年亦有不少群眾集資網站冒起,其中包括FringeBacker、Dreamna及主營時裝項目的ZAOZAO。

不過,本港的群眾集資市場僅屬起步階段,概念對港人而言仍屬陌生。ZAOZAO行政總裁吳詩婷(Vicky)解釋,「由於創業家愈來愈難透過傳統渠道,如銀行等籌措資金,促使這些人士利用網絡力量,透過群募平台展示計劃,從大量群眾中累積每人貢獻的小額資金。」該公司營運總監蔡湘鈴(Ling)則補充指,透過相關平台集資的項目範疇可說是「千奇百趣」、包羅萬有,包括藝術、創意設計、時裝、電影、音樂、科技等等。

僅饋贈不涉金錢回報

FringeBacker執行董事許婷婷(Maryann)稱,「群眾集資項目中的『投資者』並非擁有項目股權,『投資』的回報限於計劃內列明的饋贈,不會涉及金錢回報,故該等人士會被視作支持者(Backers)。」而支持金額的數量一般會分為數個級別,集資者會贈送不同的回禮予不同級別的支持者。

另一方面,希望創業或追求夢想的人士,在起步時因尚未達到產生利潤的階段,又或因項目屬非牟利性質,故難以獲得風險資本家或天使投資者的青睞,而群眾集資便正好可滿足此類型人士,創業家亦可專注於業務與營運,而非尋求投資者的支持。

再者,「集資網站屬互動平台,集資者可透過平台免費接收潛在或現有支持者的意見,改善設計與計劃。創業家亦可透過平台預售產品,解決存貨問題及避免財務負擔,以降低風險。」Ling道出群眾集資平台的優點。

網站收費為集資額5%

當然創業者也不可無本生利,翻查多個群眾集資網站,平台收費為集資總額的3至5%不等;支持者則一般可用Paypal,Visa或Master卡付款,其中Paypal會收取所得款項的3至4%作為交易費。不過,該等網站普遍採用「All or Nothing」集資模式,即若籌款不達標,集資平台並不會對發起人及支持者收取任何費用,而籌得的款項將自動全數退回支持者。

群眾集資概念看似美好,惟希望透過平台集資的人士亦應留意其連帶風險及缺點。以此方式集資須將計劃或產品曝光,提高被抄襲的風險,因此發明家宜先申請產品專利。另因集資計劃屬一次性,普遍籌措的金額亦較低,或未能支持計劃長期營運,亦未能凸顯成功的經營模式。

美國已修例規管

美國國會去年三月通過了《JOBS Act》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打破《證券法》框架,放寬限制,只要群募平台取得證交所發牌,小型企業便可經這些群募平台進行股權群眾募資(Equity Crowdfunding),即是賣公司股權來集資;法例亦加強對群募規管,保護缺乏經驗的投資者。

那本港又如何?證監會較早前表示本港並無這方面例子,不會評論美國情況,並重申會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執法。

本地集資個案:拍微電影籌2萬變8萬

港人轉數快,實際上已有不少港人成功在「港版」群募網站成功集資,時尚專欄作家兼創作人David Wong便為其中一個成功例子,最終集得金額更較目標高出逾兩倍,目前已在實踐計劃。

電影人.David Wong

不求回報 只求分享

David計劃以自編、自導、自製方式拍攝一套以玩具figure為主角,片名為《間諜故事》的微電影,惟計劃不求回報,只求分享。「在香港市場,創意行業一般較難透過傳統渠道集資,後來發現香港有類似國外的群眾集資網,便希望透過平台測試市場反應,及籌集部分的製作費。」David說。

他原計劃透過平台集資2.5萬元,惟最終共籌得85,400元,足以支付整個項目的費用。「有多達52位支持者選擇1,000元級別的獨家回禮,以換取以照片形式於電影中亮相的機會,故由此已成功籌得52,000元。」可見,特別的回禮方式對集資的成敗具重大影響力。

David以往亦曾以親身尋找投資者的方式,成功集資創作及推出iPhone App。不過,他認為此方式較費時,而且投資者着重回報,使創作具有局限性,而實驗性強的項目便更難「打生意牌」,群眾集資網便正好解決以上煩惱。

發明防干擾八達通iPhone套

自小已對創新發明有濃厚興趣的港大物理學研究生禤彥勳(Denis Huen),最近正於FringeBacker為其發明的防干擾八達通iPhone套集資,他表示希望透過平台進行產品宣傳及籌集部分生產費用,目標為1.5萬元。

大學生.Denis Huen

透過平台宣傳及預訂

Denis自兩、三年前起留意到iPhone的熱潮,及八達通普及化的現象,於是想出將兩者以電話套結合,並運用物理知識製造防磁物料改善干擾問題,更自掏荷包申請專利。他至今已投入約10萬元的資金,當中包括個人儲蓄及家人的支助,惟卻尚未回本。

他曾計劃投資基金滾大資本,惟憂慮或因投資年期長而錯失商機,故後來選擇在本地群募網Dreamna籌集3,500元資金,最後卻集資失敗。今次他捲土重來,參考美國群募網拍攝全新的介紹短片,又在Facebook專頁中積極宣傳,力爭成功集資。

「群募概念在港僅屬萌芽階段,不過群募網優點是採用『All or Nothing』集資模式。再者,創業者既可透過平台宣傳,同時可接受產品預訂,有助控制成本,減低風險。」Denis指出。

各地著名群募網

地點:網站名稱

美國:Kickstarter Indiegogo RocketHub

澳洲:Pozible

英國:Crowdfunder

香港:FringeBacker ZaoZao Dream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