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幫@$8,000熱血創業

以兄弟班搞公司是常見事,話晒有默契兼彼此了解,運作起來可謂事半功倍。專玩啜核黑句的《黑紙》雜誌,正是由林日曦、陳強及阿Bu三個老友記聯手炮製。毫無出版經驗,卻能搞出印數一度達廿萬份的《黑紙》,出版之餘,更涉獵拍廣告、MV及項目創作等工作,實行用創意品味去闖出一片天。以為背後有精於計算、運籌帷幄的創業故事,怎知林日曦卻說:「正因為我哋蠢,冇諗過才做得到。」乜咁反高潮呀?

陳強、林日曦及阿Bu三位年輕人組成的黑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黑紙》雜誌跟主流的雜誌大相逕庭,只得一張紙,一面是封面照、另一邊是密密麻麻的字海,內有他們三人創作的玩味黑句及明星專訪,在一片不看好的情況下,於2010年出版至今,《黑紙》依然健在,而且愈黑愈旺,今年年初更嘗試了10期印數達20萬的免費版,引起話題。

由玩票到組公司

黑紙的出現,阿Bu說出發點純粹是聯誼性質:「香港地唔一齊做生意就唔會見到面,為了聯誼,於是三人就找點事去幹。一開始不過是三人各拿$3,000出來,預計可以玩幾個月。」他們回憶道。在毫無出版經驗下,更以為零售商會即時找數,實情行規最快隔2、3個月才能埋數,街數未收到手,一下子又要再籌錢,轉眼每人要夾多$5,000,所以創業資金總計是每人$8,000。

創業成本不高,皆因《黑紙》初期並沒有固定的工作地方,開會度稿要走到Cafe一類的公眾場所,以游牧式的工作方式去處理其創作,另外所有工作都是三人一腳踢處理,「就連印好的《黑紙》運送到零售點都要做埋。」背後有着典型的熱血創業情節。

副業反而更好搵

創辦《黑紙》之前,三位對出版業界可謂零經驗,邊做邊學下,短短兩年多時間,《黑紙》也變了不少:內容由純文字創作,變成了有藝人專訪;形式由月刊變為周刊,並改在便利店售賣;今年年初更一度改為免費派送,印數增至10多萬份,不過這陣子忽然又變回$1份,行軍相當飄忽。

這種出版風格,觸發公司要兼營其他周邊創作項目,林日曦說:「因為《黑紙》的營運並不穩定,危危乎但又生存得到,所以需要其他工作來補貼。」例如參與了不少廣告製作及設計Project,當中包括了冷氣機、兒童藥品及薄荷糖等;早前亦為趙增熹的音樂會擔任創意總監,他表示:「連Rundown到服裝等細節都要負責」;也投入音樂工業,為The Pancakes大碟搞設計,更前後為C Allstar及洪卓立等拍攝過MV,實行多方面發展。

結果發展下來,此類副線竟成了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跟《黑紙》相比,金錢回報比率是8:2。他們坦言:「單靠《黑紙》沒法維持公司。」但工作上的滿足卻明顯以《黑紙》佔優,陳強說:「畢竟大部分副業創作成分少,以執行為主。」箇中難度是不少公司都走保守路線,將他們的創作改頭換面:「做創作最痛苦莫過於面對以穩陣為先的客戶。」但他們卻自有一套對策,所以他說:「盡量在穩陣裏面給予他們不穩陣吧。」

先行動 再三思

訪問中他們三人經常自嘲對經營及數字一竅不通,甚至不理,他們表示:「運作了一段時間後,驚覺如此經營下去會漏稅犯法,才於2010年年尾正式登記成立公司。」而且要直到上年11月,《黑紙》才正式有自己的辦公室,背後過程卻彷彿冥冥中自有主宰。陳強回想:「因為要拍MV的緣故,走到位於富德樓的藝谷取景,跟負責人交談下,才知有一個叫達微慈善基金的組織,專門支持文化慈善團體,提供租金約市值十分之一的單位來作贊助,於是我們便填表申請,最後竟然中標。」而公司今日亦改變了三人幫的狀態,請了行政助理及美術員各一,另加攝影及拍片的Freelancer,逐漸有公司的規模。

終於有糧出

跟之前對比起來,陳強謂最大分別是責任感變大了:「以前為興趣而做,有了固定員工後,興趣與責任變得同樣比重。」雖然三人至今仍未分紅,但總算站穩了陣腳,而林日曦及陳強更全力投入到公司的營運中:「好過初期好多,初時連糧也出不到。」總結起來,林日曦謂經營上無任何秘訣,只有一個提醒:「唔好諗咁多,凡事做咗先。創業人士都會諗有幾多積蓄、維持到幾多個月、每個月如何營運等等的難題,但我們就勝在夠蠢,所有問題都冇諗過。其實無論諗得清楚與否,難題都會發生,亦只可面對及解決。這個道理不單做生意,應用於所有情況亦一樣。」

營業資料

營業額:$300,000

成本:$250,000

租金:$2,500

人工:$47,499

營利:$1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Chiu

(左起)阿Bu、林日曦及陳強憑着本身的無限創意,搞出了雜誌《黑紙》及涉獵多個範疇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