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全球金融秩序斷層 經濟復甦前景堪憂
在運用量化寬鬆措施的立場上,歐洲央行與美國聯儲局一直涇渭分明,歐洲央行在日前公布的聲明中,雖然明確表示如果市場有需要,會繼續提供廉價資金,但行長特里謝深知特殊措施不應變作常規措施,即使歐債危機似有惡化迹象,歐央行也不願跟隨聯儲局,藉擴大購買國債規模討好市場。
反觀聯儲局在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後,似乎意猶未盡,措施尚未落實,已急不及待暗示還有後着,如果第二輪「印銀紙」的做法未收到預期成效,第三輪、第四輪量寬措施將會陸續有來,完全漠視大量擴充流動資金所產生的通脹風險。聯儲局的做法,惹來不少專家學者的猛烈批評,而在國際投資者索羅斯眼中,做得差勁的不僅是聯儲局,美國總統奧巴馬亦進退失據,沒有帶領美國和全球經濟走向正確的出路,撥亂反正。
眾所周知,索羅斯最擅長捕捉估值錯位的主權國貨幣,從中謀取巨利,被公認為金融市場上冷血殘忍的鱷魚。他認為世界格局目前處於真空狀態,老的秩序正在分崩離析,新的秩序尚未形成,各國政府面對美元長期貶值的跌浪衝擊,不得不各師各法,謀求自保。
索羅斯對世界局勢的評價究竟是否真確,有待各專家學者討論研究,值得留意的是,索羅斯的立場本來是支持奧巴馬政府,但由於奧巴馬空有令人激昂的口號,對於闖了大禍的華爾街大行卻口硬心軟,改革美國金融體制也顯得投鼠忌器,這一點連索羅斯也看不過眼,認為奧巴馬沒有正視現實,用掩蓋的手段逃避經濟和政治上的矛盾,美國在扭轉世界亂局上,並沒有發揮世界大國應有的作用。
過去二十年,美國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老大哥,對高槓桿的金融活動採取放任態度,造就了華爾街投資大行在市場呼風喚雨的地位,但也埋下了金融市場深入骨髓的頑疾惡菌,欲救無從。奧巴馬政府大量放水的短視做法,對於穩定人心雖可收一時之效,但華府不爭取時間從根本上治療美國經濟的毛病,反而讓金融機構繼續進行高槓桿的投資活動,深怕對金融機構的限制太多會影響就業和經濟,很明顯是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美國的大銀行「大得不能倒」,是造成金融海嘯的重要元素,這些大銀行在海嘯後繼續保持碩大無朋的規模,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力依然不減,華府對某些重大金融衍生工具如信貸違約掉期的監管,比之前未見有重大改進。從這些蛛絲馬迹,可見華府並無堅定決心徹底整頓病入膏肓的金融業。令人憂慮的是,奧巴馬只懂高談闊論,卻無謀臣良策,美國這艘經濟航空母艦在金融海嘯的餘震下,繼續飄流不定,雙底衰退的陰影亦會揮之不去,這對美國固然是不幸,對全球經濟亦是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