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今年二月推翻「克里姆林宮僕人」亞努科維奇,五月選出親西方新總統波羅申科,自橙色革命後的「東搖西擺」局面終告結束,隔近半年,一個親西方國會又告誕生,意味着烏克蘭鐵了心融入西面的歐盟,不過,烏東烽煙未息動盪不休,俄羅斯又虎視眈眈,烏克蘭蛻變之路荊棘滿途。

烏克蘭國會選舉雖未完成點票,但大局已定,總理亞採紐克帶領的人民陣線和波羅申科掛帥的波羅申科陣營,叮噹馬頭得票各有兩成二,另一個親歐政黨自救黨也奪逾一成票數,三黨足可組成執政聯盟,若加上其他親歐政黨,則親西方派佔新國會四分之三議席,換言之,這是一個能夠通過憲法的絕大多數,波羅申科未來推行改革有望暢通無阻。

亞努科維奇目前託庇於俄羅斯,他曾經領導的地區黨,改名「反對派陣營」參選,奪得約一成選票,這股曾佔國會最多議席的勢力,再也難成氣候;被視為與蘇俄霸權沆瀣一氣的共產黨,輸得更慘,得票未能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在國會連一個議席都沒有,這是共產黨近一百年在烏克蘭首次被「掃地出門」,這無疑拜俄總統普京吞併烏克蘭黑海半島克里米亞所賜。這個反俄主導的選舉結果,代表烏克蘭絕大多數人揮別東鄰,加快步伐邁向西方,要做一個真正的歐洲國家。

波羅申科定下二○二○年申請加入歐盟的目標,若要入盟,烏克蘭先要建立以歐洲為標準的架構,從打擊貪污到經濟改革,沒有一項不是舉步維艱,有了新國會的支持,波羅申科在推出法案打擊貪污,或是說服國際提供經濟援助上,無疑多了把握。

除了貪污和債務等問題,波羅申科燃眉之急是平息烏東戰亂,今年九月五日基輔中央政府和東部分離分子簽訂停火協議,但武裝衝突仍然不斷,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自封共和國並不承認這次國會選舉,也阻止一些地區進行投票,並準備在十一月二日另行選舉,俄羅斯聲言支持,烏東的亂局更添變數,波羅申科恢復國家穩定的諾言,恐怕也難以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