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以黨領政、黨國同構的國家,黨的命運很大程度上綁架和左右着國家的命運。故不管人們喜歡與否,要想國家發展得好,只能寄望於這個黨肌體健康,發展有活力,至少對當下的中國而言,是如此。

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首次明確提出:發展黨員工作要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堅持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堅持慎重發展、均衡發展;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這意味着未來要對發展新黨員嚴格控制,同時在黨員結構上將進一步優化和平衡。

作為世界最大的執政黨,中共目前有黨員總數八千五百多萬名,黨的基層組織總數超過四百二十萬個。管理這樣一個龐大的政黨,對中共而言是一大挑戰。

應該承認,相比世界其他政黨,包括同是社會主義的政黨,中共注重自身建設,這是中共得以長期執政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同時也要看到,隨着中共執政時間愈長,中共在管理黨員方面亦愈感乏力,已呈龍鍾之態。對此,中共也不否認。

魚目混珠 泥沙俱下

中共在管理黨員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黨員人數太多,人數多,固然給了中共數量上的優勢,但也使中共從精英黨變成了群眾黨,結果造成魚目混珠、泥沙俱下,質量整體下降,削弱了中共本該具有的執政力。

中共建黨之初是一個精英黨,後來為了革命的需要,大力在工農中發展黨員,致使中共長時期成為一個以工農為基礎的政黨,這雖符合中共的性質和中國社會的階層結構,但群眾黨的色彩,導致中共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角色轉型遲緩,直到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後才有改變。

「三個代表」是中共在和平時期執政結構的一次重大轉變,但並未解決數量臃腫問題。原因在於,伴隨中國經濟上崛起,很多人抱着投機心態加入中共。中共八千多萬黨員中,真正信仰黨的主義的黨員如鳳毛麟角,許多黨員看中的無非是其作為執政黨的權力和利益,這種投機性在敗壞黨的形象的同時,亦將中國變成一個投機成性的國度。

有鑑於此,中共去年提出了清退不合格黨員的要求,此次細則進一步提出了瘦身計劃。減少黨員人數、改善黨員結構可能有助於中共恢復部分活力,但由於中共最重要的組織原則——列寧式建黨——在細則中未有觸及,甚至還在強化,指望它會給中共帶來新生,是不現實的。因為列寧式組織原則既是凝聚中共的力量所在,同時又是制約中共向現代政黨轉化的障礙所在。

中共近年來一直在求變,努力適應現代發展形勢和治理要求,但種種困難,阻礙着中共向現代政黨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