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

天水圍東涌倡設小販區

14/11/2007


【本報訊】小販經營方式十分靈活,是經濟轉型時期市民自力更生的最佳行業,惟政府近年實行逐步取締小販政策,小販存活空間縮窄並日漸式微,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倡議「發展多元文化販商和市集經濟活動」,在偏遠天水圍及東涌新市鎮增設小販區,推動本土經濟及提升居民的謀生能力;商販團體認為發牌宜選在偏遠地區新市鎮進行,同業組織近百代表今日到立法會門外請願,要求政府全面檢討販商政策。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曾錦明特別提醒當局,市區小販數目已飽和,不適宜再增加小販數目。他說目前全港有六千三百個固定檔小販牌,七百個流動小販牌,從業員超過二萬人,隨幵本港經濟轉型,七、八十年代小販行業的黃金歲月已不再。

女人街小販生意難做
他說當局應該重新檢討販商政策,設立販商政策委員會,重鋪販商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渠道,又贊成在偏遠新市鎮開闢市集,讓無業者經營,避免重發小販牌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競爭。

通菜街(女人街)販商協會主席譚礎堅指,女人街全盛時期有一千個攤檔,初期主要做本地人生意,由於近年大型商場林立,售賣貨品種類又多雷同,生意愈來愈難做,目前只剩下七百多檔,八成生意來自歐美及東南亞遊客,區內不宜再增小販牌照。

在女人街經營逾三十年的陳華彬亦指區內小販已飽和,贊成在偏遠地方開設小販區,協助無業者謀生。  



       



譚礎堅表示,女人街全盛時期有一千個攤檔,由於競爭激烈,目前只剩下七百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