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部港鐵投幣式電話於三月中已全部拆除,成為「集體回憶」,街頭四千多部電話亭,又能否抵擋時代洪流呢?記者走訪四個富地區特色的電話亭,分別位於西港城的「古典亭」、尖沙咀海旁及五支旗杆外的「無得亭」、「白鴿亭」,以及電影中出鏡率極高的中環皇后像廣場「電影亭」。它們於香港留下痕迹,但電話亭的歷史任務,彷彿已步入尾聲,陪伴着港人成長的電話亭,又該何去何從呢?

「古典亭」
西港城現時有兩個傳統英式電話亭,不時有遊客與其拍照。

打開傳統英式電話亭大門,燈泡會自然亮起。

「電影亭」
《殺破狼》於皇后像廣場的電話亭旁取景。(互聯網圖片)

「白鴿亭」
白鴿們不時停留電話亭,成為了尖沙咀的旅遊大使。

「無得亭」
尖沙咀近碼頭位置的電話亭掛滿環保袋。

市民點睇
周小姐:電話亭有保留的價值,有時電話無電,好難問到人肯借。

黃小姐:對上一次用電話亭已經係中學時期,嗰陣無帶電話出街。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的本港政府開始設置公眾電話亭,屬傳統英式設計,現時西港城便有兩個英式古典電話亭。紅色的鐵箱設計、亭身間着玻璃及亭頂四周印有「TELEPHONE」字樣,不期然讓人聯想起早前移除的英式皇冠郵筒。拉開大門,電話亭頂的燈泡自然亮起,這是現今到處可見的電話亭所沒有。

原來香港英殖時期所設置的電話亭並非紅色而是綠色,但外形設計卻跟西港城的「古典亭」一模一樣。配合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的西港城,不少遊人情侶愛走進電話亭,與古典電話亭拍照留念。

電影紛取景 對白證沒落

「你有壓力,電話亭都有壓力」,尖沙咀海旁的「無得亭」勾着四、五個環保袋,連電話聽筒也勾着一大袋,盛載着不同的旅遊宣傳單張,為旅遊業職員的宣傳工作盡一分力。雖然電話亭現今已極少人使用,但電話亭仍不斷「變身」,如港人般百折不撓能屈能伸,它仍希望「落力為你好,得不到分數」。

電話亭不只為港人服務,更成為「白鴿亭」,白鴿們不時站在亭頂,成為尖沙咀的旅遊大使,吸引遊客及小孩們駐足停留,與牠們玩耍。但偶爾遊人們走進鴿群,嚇得牠們拍翼齊飛,反令遊人受驚,惹來一陣哄笑。說起白鴿群,不少人聯想起都是駐立在尖沙咀「白鴿亭」頂的牠們,而電話亭上往往留下不少牠們的痕迹。

而其中一個曝光率最高的電話亭,不得不數皇后像廣場的「電影亭」。皇后像廣場周邊有數之不盡的電話亭,電影《殺破狼》也曾在皇后像廣場電話亭取景,「智叔」廖啟智更在電話亭外被演殺手的吳京所殺。《有情飲水飽》的梁朝偉亦在電話亭拍攝,更被舒淇指「邊有人仲用電話亭嘅」,為電話亭的衰落留下註腳。

皇后像廣場周邊有多個電話亭。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表示,傳統英式設計的電話亭,自五十年代開始應用,當時仍很少人會使用電話亭,收費約兩至三毫。直至八、九十年代,電話亭被廣泛使用,設計亦改為現今的「膠箱設計」。當時有不少外傭撥打IDD致電親友,屬電話亭使用的高峰期,故皇后像廣場等地設大量電話亭。

逢星期四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