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儉繼「吳得掂」後,又多一個綽號「吳順氣」。事緣他出席完一間中學的活動後,在坐車離開時遭上百人攔車圍堵,當中有該校學生、舊生,以及身穿本地激進組織制服的青年,要求吳對話及接請願信被拒,期間示威者拍打吳的座駕,場面一片混亂。吳事後直斥示威「超越正常的表達方式」,又強調本港學校及老師都很努力,「一句話香港教育制度唔好就將佢哋抹殺晒,我係好唔順氣」云云。

激進抗爭由大學生蔓延至中學生,暴戾之風由街頭入侵校園,兩者猶如病毒般交叉感染,情況的確令人憂慮,但聆聽民意始終是官員的天職,即使是「做騷咁做」也無妨,反正鏡頭以外,誰知道你是逐字細閱抑或將之丟進字紙簍?君不見「薯片叔叔」笑笑口接收長毛的「抗議裝置藝術」,再撂下一句「手工靚咗喎」,話咁易又賺得印象分。總而言之,政治就是觀感,你吳得掂拒絕收信,大剌剌地坐在車內撳手機——哪管你是真的處理公務還是看艷照——「好大官威」的判詞已是板上釘釘。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吳得掂的「唔順氣」,表面上是替廣大前線教育工作者鳴不平,實際上是推卸責任。教育制度出問題,大家的矛頭本來是指向決策官員,幾時有人抹殺教師來着?更不堪的是,吳得掂將教育工作者置於市民對立面,明顯又是在玩「群眾鬥群眾」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