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壇硝煙剛散去不久,對全世界的影響一直在醞釀、發酵,以上是主流輿論對台灣大選的看法。而筆者卻另有見地。這周《精通通識》以新穎角度,為大家分析通識科單元三:現代中國的概念詞: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

台灣大選每四年一次、選出總統及立法委員的全民普選。二○○○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大權首告更替。之後的選舉,都由國民黨和民進黨主導,形成兩黨制的格局。國民黨自二○○八年起執政八年,期間接連發生兩岸服貿協議、食物安全等事件,更重要是台灣的經濟沒有起色,青年人就業問題嚴峻,成為大選大敗原因。

蔡英文得近七百萬票,以約三百萬票的優勢,大勝國民黨朱立倫,成為首位女總統。蔡英文形容,台灣人用選票寫下歷史,她會保持謙卑為改革努力,又承諾維持兩岸和平現狀,不挑釁、也不會有意外。此外,立法院的選戰,民進黨也贏得過半數議席,更打破北藍南綠的局面,將全面執政台灣。

有指,民進黨在大選中壓倒性擊倒國民黨,當選執政黨,令內地難以再藉官方渠道與台灣建立進一步關係。內地市場龐大,潛力無窮,是世界各國翹首以盼的淘金場。台灣放棄這淘金場,還有一大群東南亞國家虎視眈眈着。再加上,台灣近十年經濟發展疲弱,需尋求合作機會,即便台灣執政大權易黨,與內地合作,甚至建立進一步關係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另一邊廂,面對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的圍堵,中國也不得不爭取周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支持,以對抗美國圍堵政策。兩岸血濃於水,兩岸人民關係密切,是潛在的支持者,內地是不可能在這節骨眼裏挑起經濟戰爭,自毀長城。再者,近年中國威脅論不絕於耳,貿然發起經濟戰爭,只會引起世界的忌憚。站在雙方統治者的立場,兩岸維持現狀,保持民間交流,才是上策。

因此,只要蔡英文總統履行競選承諾,維持現狀,維持憲政體制,也以民意作為兩岸政策依歸,「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展望未來四年,兩岸關係應該不會出現前總統陳水扁當年非常激烈,以及高度緊張的兩岸關係。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