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粉嶺的崇謙堂村早於一八九八年已存在,清朝光緒時代便有客家人聚居,以務農為生,其後巴色會的傳教士到村內傳教,並設立崇謙堂、墳場及學校,村內絕大部分村民信奉基督教,非常罕有。有傳教士的第四代後人,現時仍居住在村內歷史超過一百年及被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乾德樓」,見證歷史的變遷。

「乾德樓」的家具是由清朝留下來。

牆厚一呎 刀槍不入

曾祖父已在崇謙堂村傳道及居住的彭國禮表示,根據曾祖父彭樂三在民國八年建成名為「樂園」的牌樓顯示,在光緒二十四年,已經有客家人在這一帶居住,並以務農為生。至光緒三十一年,身為傳教士的曾祖父受巴色總會委派前來傳教,亦因為曾祖父認為這裏風光明媚,故此建成牌樓。

全村歷史最悠久而仍健全的房屋為彭國禮的祖屋,於一九一○年建成,以曾祖父彭樂三的受洗名字德福,及另一個傳教士凌乾甫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為「乾德樓」。他指,牆壁由黏土、石灰、稻草等壓製而成,為了更加穩固,牆壁厚達一呎,「在日本侵華時都刀槍不入」。而屋內的家具都是自清朝沿用至今。

至於在一九二六年建成的崇謙堂,彭國禮表示,該堂現時所處位置並非原址,它本來是位於村的中心,亦是較舊式、僅得一層,但因參與宗教儀式的人數愈來愈多,空間不夠用,終於在一九五一年,拆卸擴建成兩層,並改遷至現時的位置。其曾祖父有份籌建的從謙學校則已被拆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